章末检测试卷(第三章)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绵阳市高一期中)下列物理学史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第谷经过多年的观测,总结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B.卡文迪许测量出引力常量G,也被称为“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C.火星的发现是利用了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轨道发现的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2.(2023·广州市高一期中)据报道,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设其质量为地球质量的k倍,其半径为地球半径的p倍,由此可推知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 A. B. C. D. 3.(2023·甘孜州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日地拉格朗日L2点位于太阳和地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一飞行器处于该点,在几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此飞行器的( ) A.线速度小于地球的线速度 B.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 C.向心力仅由太阳的引力提供 D.向心力仅由地球的引力提供 4.(2023·山东卷)牛顿认为物体落地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这种吸引力可能与天体间(如地球与月球)的引力具有相同的性质、且都满足F∝。已知地月之间的距离r大约是地球半径的60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牛顿的猜想,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 ) A.30π B.30π C.120π D.120π 5.(2024·河北卷改编)2024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升空,为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的探月任务提供地月间中继通讯。鹊桥二号采用周期为24 h的环月椭圆冻结轨道(如图),近月点A距月心约为2.0×103 km,远月点B距月心约为1.8×104 km,CD为椭圆轨道的短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鹊桥二号从C经B到D的运动时间为12 h B.鹊桥二号在A、B两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约为80∶1 C.鹊桥二号在C、D两点的速度方向垂直于其与月心的连线 D.鹊桥二号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发射速度大于7.9 km/s且小于11.2 km/s 6.如图所示,由恒星A与恒星B组成的双星系统绕其连线上的O点各自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观测可知恒星B的运行周期为T。若恒星A的质量为m,恒星B的质量为2m,引力常量为G,则恒星A与O点间的距离为( ) A. B. C. D. 7.(2023·辽宁卷)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和太阳的角直径(直径对应的张角)近似相等,如图所示。若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1,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为T2,地球半径是月球半径的k倍,则地球与太阳的平均密度之比约为( ) A.k3 B.k3 C. D. 8.(2023·南充市高一期中)宇宙中半径均为R的两颗恒星S1、S2,相距无限远。若干行星分别环绕恒星S1、S2运动的公转周期的平方T2与公转半径的立方r3的规律如图所示,不考虑两恒星的自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1与S2的质量相等 B.S1的密度比S2的大 C.S1的第一宇宙速度比S2的大 D.S1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比S2的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2023·四川绵阳高一期末)人造地球卫星在做圆周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稀薄大气的阻力作用,其圆周运动的周期变为原来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卫星的高度是原来的倍 B.卫星的速率是原来的2倍 C.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是原来的64倍 D.卫星的向心力是原来的16倍 10.(2022·湖南卷)如图,火星与地球近似在同一平面内,绕太阳沿同一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火星的轨道半径大约是地球的1.5倍。地球上的观测者在大多数的时间内观测到火星相对于恒星背景由西向东运动,称为顺行;有时观测到火星由东向西运动,称为逆行。当火星、地球、太阳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太阳和火星位于地球两侧时,称为火星冲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