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8768

1.古诗词三首课堂通行证(含答案)

日期:2025-04-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2553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词,三首,课堂,通行证,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古诗词三首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清平乐·村居》说法错误的是( ) A.“清平乐”是词牌,“村居”是词的题目。 B.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C.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因为讲究押韵,这首词的上阕押的韵是“ao”,下阕押的韵是“ong”。 D.“醉里”是酒后微醉的意思。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日长篱落无人过 生长 B.最喜小儿亡赖 逃亡 C.清平乐 乐趣 D.溪头卧剥莲蓬 剥削 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3.“亡赖”同“无赖”,它在句中的意思是( ) A.蛮不讲理 B.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C.无可奈何 D.顽皮、淘气 4.从这两句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 )的孩童形象。 A.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豆重担 B.年纪尚小,只能做一些辅助性劳动 C.不懂世事,只知玩耍 D.故意偷懒,不参与集体劳动 5.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 ) A.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6.篱落疏疏一径深。(  ) A.稀疏 B.生疏 C.粗疏 D.疏通 7.树头新绿未成阴。(  ) A.月亮 B.树荫 C.暗中 D.昏暗 8.醉里吴音相媚好。(  ) A.一切都很美好 B.一切都很可爱 C.相互逗趣、取乐 D.互相喜爱 9.最喜小儿亡赖。(  ) A.同“无赖”,指顽皮、淘气 B.游手好闲 C.刁钻泼辣 D.不讲道理 二、填空题 10.看词语写拼音 杂兴( ) 篱落( ) 徐州( ) 疏疏( ) 锄豆( ) 卧剥( ) 稀少( ) 蜻蜓( ) 彩蝶( ) 住宿( ) 茅檐( ) 翁媪( ) 无赖( ) 11.《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赞美了 的 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孩子的 。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的诗句是 。 12.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诗句中写到了夏季的四种景物: 、 、 、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 、 、 。(用诗句中的字词作答) 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婧蜓蛱蝶飞。 读这两句诗,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 3.醉里吴音相媚好,自发谁家翁媪? 句中这户人家的主人是( ),从句中可以看出他们 、 、 。(在横向上填序号) ①关系亲密无间 ②感情融洽 ③互相夸奖 ④精神愉快 13.默写出下面两首古诗。 1.《独坐敬亭山》 , 。 , 。 2.《望洞庭》 , 。 , 。 14.乡村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让我们在古诗中体会一下吧! (1)放学放风筝: , 。 (2)树下学种瓜: , 。 (3)耐心学垂钓: , 。 (4)牛背吹短笛: , 。 三、语言表达 15.“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剥莲蓬”是怎样的情景?用心体会一下,描绘出来。 四、书面表达 16.百字练笔。 展开想象,把《清平乐·村居》改写成一篇短文。 五、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7.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作者是 代诗人 。 18.“ ”和“ ”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生动,将儿童追蝶的兴奋、欢快的场面刻画得惟妙惟肖。 19.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篱落”和“一径深”表明了诗人所描写的地方是乡村。 B.“树头新绿未成阴”写出了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的样子。 C.这首诗由景到人,由静到动,描绘的画面十分生动。 20.读了后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 。 根据图片补充古诗,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 儿童急走追黄蝶, _____ 21.补充诗句。 2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 23.根据诗句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