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并抽象出年、月、日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 2、通过跨学科情境,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解释地球自转、公转与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及年、月、日的关系。 3、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定个人时间管理计划等,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结合美术等学科,设计独特的日历作品,展现跨学科学习的成果。 4、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不同学科在时间概念上的融合与互补,增强跨学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2、通过“拳头记忆法”和闰年规则口诀,熟练记忆各月份天数及闰年规律。 教学难点: 1、了解闰年规则的科学依据(如“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及其历史背景,能够结合数学计算与历史故事进行逻辑推理。 2、在制作活动日历的实践中,学生需综合地理知识(如季节变化)、历史事件(如重大节日)与数学规则(如大小月标注),完成多学科融合的任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手持沙漏,轻轻摇晃,面向全班同学):同学们,大家早上好!请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 师:对,这是一个精致的沙漏。它代表着时间的流逝,每一粒沙子的落下,都是时间在无声地告诉我们,生活正在继续。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时间静止了,我们的世界会怎样?是不是所有人都会停留在那一刻,不再长大,不再有变化?但是,我们都知道,时间从未真正停止过它的脚步。它就像一位无形的画家,用年、月、日这些神奇的画笔,在我们的生命画卷上,一笔一划地勾勒出我们的成长轨迹。 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时间的奇妙旅行,一起探索年、月、日的秘密,看看它们是如何与我们的生活、历史、地理,甚至是信息技术紧密相连的。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自主探究 环节一:时间的奥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师(点击鼠标,展示精美的动画视频):首先,请大家观看这段视频。视频里会讲述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的基本原理。请大家认真观看,思考一下,地球是怎么转动的?这和我们说的年、月、日有什么关系呢? 开始播放视频 视频结束后,师:好了,视频看完了。现在,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现象,以及它们与时间的关系。 (同学们开始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讨论结束后,师:好了,时间到。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其他同学补充或提问) 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不仅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还决定了我们年、月、日的长度。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年、月、日的知识吧。(板书课题) 环节二:学习年、月、日 1、教师:请大家看屏幕,这是关于年、月、日的基本知识。先看这张表格。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相同吗? 预设: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30天,有的31天,二月28天。 2、大、小月记忆法 教师介绍大、小月的记忆方法:拳头记忆法。(画拳头图) 师:用拳头记忆法:凸起的是大月(31天),凹下的是小月(30天)。我们一起数(示范):1月大,2月小……注意,八月开始又是大月哦! 师:我们还有一首歌谣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大、小月。 学生边比划边跟着老师读,PPT呈现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 师:非常棒!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都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都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年份不同了,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