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8979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第1课时《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27838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1课时
  • cover
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第1课时《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建立面积的直观表象,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空间观念) 2.经历用不同方法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感悟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形成面积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量感) 3. 在“观察—操作—归纳”的探究中,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比较方法的合理性,发展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推理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面积意义,知道并理解比较物体面积大小的方法。 难点:感知面积的概念,体会用密铺法比较面积大小的原理。 【教学准备】 四人一组,每组一袋学具,内有随机若干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长方形卡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绘本教学引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语文绘本故事创设数学情境,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故事隐含“待客之道”的文化内核—村民为尊贵客人精心准备物品,体现传统文化中“以礼待人”的价值观,实现跨学科融合。绘本配音朗读营造轻松氛围,吸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以这个为切入点,将孩子的学习兴趣最大化。】 二、自主探究,初步认识面积。 1、说一说: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周围有哪些面。 预设:可能有数学书、黑板、讲台、课桌、红旗...... 摸一摸:拿出右手,五指并拢,摸一摸课桌的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探究大小区别。 引导:数学书和课桌的面都是有大小的。像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引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请人说,全班一起说。 涂一涂:拿出研学单,在研学单上给平面图形涂上颜色来表示面积。 提问:为什么不涂图四? 预设: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图形。 从而引出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并引导生完整说出面积的意义,全班一起说。 比一比:观察亚洲地图,比较三个省的面积大小。 学习第一种方法———观察法:能够直接用肉眼查看出物体面积大小之分的方法。 绘本引入,帮助爷爷选出两面镜子中最大的一面。 无法用肉眼比较出大小,学生用学具比较,请生上台展演。 学习第二种方法———重叠法:把两种物体重叠在一起来比较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多维度的学习场景来认识到物体或图形表面有大小。结合中国领土面积数据,强化国家主权意识与爱国情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实例来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图形。两个物体的面积大小完全不一致,重叠法也比较不出大小,怎么办呢? 小组活动:学生拿出学具袋,四人一组,从袋中选取一种图形来测量。随机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这三种图形任意一种,平铺在镜子上,看这两面镜子到底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图形,并记录在研学单子上。 生完成后,老师展示三种拼法,并请人说,哪种好? 预设:正方形,没有空隙。 师小结:正方形看起来更简单直观、清楚,还能铺满整个图形。所以国际上就使用正方形作为测量的统一标准。通过数正方形个数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叫做数格法。我们的祖先也很聪明,早在《九章算术》中就用这种方法计算土地面积! 情景故事引发学生思考;测量时要采用统一标准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测量方法的优劣,渗透“控制变量法”思想。从“观察法→重叠法→数格法”逐步抽象,理解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引入《九章算术》历史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合作学习,小组分工操作学具,培养沟通与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