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9487

5.《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244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 cover
五下《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意在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草船借箭》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内容改写,讲述了诸葛亮巧施妙计借箭的故事,塑造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形象。本课教学中可基于学生已有阅读经验,通过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借助相关资料等,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古典名著阅读方法,感悟人物特点,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进一步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坚定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思维能力: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审美创造: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故事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重点感受诸葛亮与周瑜的人物形象。 2.学习与掌握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内容,激兴趣 1.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上节课我们开启了古典名著阅读之旅,已经了解了“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谁来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生交流)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读三国故事 品人物特点”,齐读课题“草船借箭”。 3.展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让我们带着目标,一起开启我们的古典名著阅读之旅,相信通过学习对人物会有更多的了解。 二、细读文本,识人物 任务一:品对话,识“心机” 1.想要读懂名著中的人物,先得读懂文字背后的秘密。出示: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2.学生读,思考: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 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高兴 3.学生反馈。 4.师提示:聚焦人物言行、神态等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特点。 5.出示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人物形象。随机出示“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周瑜的特点,生上台板书———周瑜:阴险狡诈、用心险恶。 6.师小结:诸葛亮看穿了周瑜对自己的妒忌,所以将计就计,不仅不戳穿周瑜的阴谋,还顺着他的意思立下军令状,过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以至于在看到诸葛亮借箭成功后———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生齐读) 7.那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我们从文本中找依据吧! 任务二:研借箭 明智慧 1.快速默读课文4-9自然段,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里 请在文中圈画相关语句,在旁边做批注。 方法:自主圈画语句并做批注—小组交流(分条叙述)—推荐代表展示(每组交流一处) 评价标准 等级 能找到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 ★★ 能在相关语句旁做批注。 ★★ 能分条说清楚阅读体会并启发他人。 ★★ 交流时能做到大胆、大方、大声。 ★★ 2.学生反馈交流。 预设1.知天文。 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 “大雾漫天”,在原著中有篇《大雾垂江赋》这样描述: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 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偶然碰到的还是他提前就算到的 联系上文: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预料到的,可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预设2.识人心 ……鲁肃答应了。……回来报告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