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6倒影 教学设计 课题 倒影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倒影》这一课是浙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上一节课《动物的斑纹》都是运用了拓印的方法。本课程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水面、镜面等倒影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倒影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并讲述如何通过对印技巧,完成倒影的艺术表达,强化对物体形态、色彩变化及视觉深度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与探索精神。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艺术创作的实践部分,从而提升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动手和思考中感知自然、探索自然美。教材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能,同时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022新课标要求 1、鼓励学生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运用对印法表现自然中的倒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形成发现美的意识和发现美的能力。2、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象的审美感知力,尤其是在表现倒影时,如何通过对称、反射等方式表现视觉效果。3、鼓励学生掌握不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形式,如对印法,以拓展其艺术创作的视野并根据自身的艺术感受和创意,能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增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认识。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在课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自然中的倒影,体验光与影的变化,培养对自然景象细腻的审美感知。倒影所体现的对称性和美感,使学生更加关注图像的整体和细节,提升他们的艺术眼光,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审美感知)2. 对印技巧的运用不仅仅是对倒影的再现,它也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反转、对称等手法进行艺术创作,表达对自然景象的理解与感受。形成个人的艺术语言,并通过创意表现,结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创造出新的艺术形态。(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3. 通过对印的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中对称、反射等元素的运用,理解自然景物在文化表达中的象征意义。(文化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目标群体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在6-7岁之间,初次接触系统化的美术课程。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情感表达都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充满好奇和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可能更为突出。 重点 认识倒影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难点 学会用对印、拼贴对印、局部对印的表现形式绘画出自然的倒影。 材料准备 铅笔、画纸、橡皮擦、教学资料、水粉、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我们可以在天上看见月亮,可是一群小猴子却发现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到底怎么回事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观看视频:猴子捞月的故事)2、水面的倒影是光与影的杰作,你见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倒影?怎样才能留住这些美景?(出示图片) 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倒影。 初步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说一说1、问:你见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倒影?(出示图片)学生A:在城市的夜晚,灯光璀璨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五光十色的倒影,展现出城市的繁华与活力。学生B:雨后,街道上的积水形成了行人和建筑的倒影,模糊而又富有诗意,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出示图片)小知识你知道吗,大自然里的水面可以像镜子一样反射出美丽的景象哦!(出示图片)2、问:景物与它的倒影是一模一样的吗?又有哪些区别呢?形状与颜色:倒影通常是景物的镜像,形状和颜色可能会因水面波动而变得模糊或扭曲。 位置:倒影的位置通常在水面上,而景物本身则在水面之上。3、问:艺术家是怎样捕捉倒影之美的?色彩运用:通过运用色彩的对比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