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曾在地球上称霸了1.6亿年,但是在6500万年前却突然开始逐渐消失,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参与任务群活动,跟随阿西莫夫一探究竟吧!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随着时间的流shì( ),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 ),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流shì( ) (2)碰撞( ) 2.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 (1)天衣无缝: (2)褶皱: 3.下面语段中A、B、C三处需填上成语,请你从备选词语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对应填写。(3分) 我们的邻居把楼梯下面堆得A 。虽然他们也懂得保持消防安全通道畅通是最基本的安全常识,但对我们的提醒却总是B ,照旧乱停乱放。他的这种行为对我们来说,真是C 。 备选词语:不以为意 密不透风 不可理喻 天衣无缝 不以为然 4.林林同学搜集了一些与龙相关的对联,其中一副字迹有缺损,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完善这副对联(2分)( ) 上联:龙潭倒映十三峰, ① ,飞龙在地 下联:玉水 ② 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A.①蓝田玉暖 ②交叉 B.①潜龙在天 ②交叉 C.①潜龙在天 ②纵横 D.①龙马精神 ②纵横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说明文写作运用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既能避免文章枯燥乏味,还可以突出事物特征。 B.中国成为近些年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 C.鉴于校园踩踏事件多次发生,各中小学校要认真排查安全,并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D.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D.《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都是科学小品文,作者都是阿西莫夫。 ★7.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列数字) B.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作诠释) C.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列数字) D.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例子) 8.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 主旨归纳 《恐龙无处不有》通过恐龙无处不有这一现象,有力地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相互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产生、分布、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观点,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相互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