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17 壶口瀑布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听到这两句诗,我们的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一条雄壮磅礴、奔腾不息的大河。而最能集中体现黄河磅礴气势的,莫过于壶口瀑布了。让我们一起参与任务群活动,跟随梁衡游览“壶口瀑布”吧!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chěnɡ( )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推搡( sǎnɡ ) (2)驰chěnɡ( 骋 ) 2.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 (1)前呼后拥: 指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 (2)寒噤: 身体微微颤抖。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来到河北北部的塞罕坝,看到一望无际的林海,绿色迫不及待般扑向眼帘,让人不由得心旷神怡。塞罕坝是人类对自然前倨而后恭的生动写照,从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而承受惨痛代价,到怒不可遏地修复自然从而收获巨大效益,这是塞罕坝的故事。 A.一望无际 B.迫不及待 C.心旷神怡 D.怒不可遏 4.请将下列风景名胜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雾锁山头山锁雾 下联: 天连水尾水连天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A.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将“或许”移至“这样”后) B.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使在场的同学都惊叹不已。(将“稍微”改为“稍作”) 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探究”)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C) A.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B.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C.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D.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主旨归纳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及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文脉梳理 考点链接 把握游记的游踪 游踪就是游历的路线,包括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两种。 (1)移步换景:按照游踪写,这样的组材顺序显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读者也会置身其中。 (2)定点观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使景物描写有层次感。 训练点对点:见【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处。 拓展延伸 古诗词中的黄河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2~5段,完成问题。(13分) 1.【教材母题变式】请你从第2段和第4段中,分别找出两个词语,概括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特点。(4分) 答: ①雨季:危险、震耳欲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