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长江,横贯中华大地,哺育着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和黄河一齐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吗 让我们一起参与任务群活动,探寻长江源头吧!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yán( )而立的。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敦( dūn )实 (2)蜿yán( 蜒 ) 2.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 (1)静穆: 安静,庄严。 (2)漫不经心: 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C) A.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B.我随电影摄制组走向各拉丹冬,就近安营扎寨。 C.黄河之水天上来,川流不息,浩浩荡荡奔流入海。 D.大风、溯雪、冰冻接踵而至,天气越来越冷,冰层越结越厚,这是冰川期降临的预兆。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C) A.各拉丹冬,藏语意思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是唐古拉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群。 B.本文作者是马丽华,她著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等,本文选自《藏北游历》。 C.游记三要素分别是所至、所见、所感。其中所感是游记的主体,是着力描写的对象,是游记的血肉。 D.游记可分为很多类,如可分为记叙型游记、抒情型游记、写景型游记和说理型游记等。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C) A.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B.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C.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D.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主旨归纳 本文记叙了“我”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绘了各拉丹冬壮美的景色及自然景物给我带来的震撼,表达了我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之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文脉梳理 考点链接 对比之妙 刮目相看 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事物,有利于充分显示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给人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增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答题模板:通过……的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训练点对点:见【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处。 拓展延伸 各拉丹冬雪山 各拉丹冬雪山,在青海省西南部青藏边境,是唐古拉山主峰,海拔6621米。南北长50余千米,东西宽达20千米。冰雪覆盖面积近600平方千米,大小现代冰川105条。为长江上源沱沱河的发源地。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白唇鹿、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1~6段,完成问题。(9分) 1.在隆冬将尽时,各拉丹冬的气候怎样 (3分) 答: 在隆冬将尽时,各拉丹冬还要有三两个月的严寒,风云变幻,云雨多见。 2.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来为什么气喘吁吁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因为这里海拔接近六千米,空气稀薄,而安托师傅又是住在海拔低些的人,不很适应,所以做起活来气喘吁吁。从侧面表现了这里的环境恶劣。 ★3.作者写了冰谷中人们的活动,有何作用 (3分) 答: 写冰谷中人们的活动,把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与各拉丹冬的高大险峻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各拉丹冬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敬畏之情。 读写联动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果你是小导游,向来观摩的老师和同学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