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外国诗二首 核心素养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梳理整体感知 夯基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涉足(shè) 瞬息(shǔn) 延绵(mián) 欺骗(piàn) B.幽寂(jì) 悲伤(bēi) 伫立(chù) 涉足(shè) C.萋萋(qī) 诱人(yòu) 选择(xuǎn) 怀恋(liàn) D.忧郁(yù) 污染(rǎn) 路径(jìn) 幽寂(yōu) 【解析】A.“瞬”应读shùn;B.“伫”应读zhù; D.“径”应读jìnɡ。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亲切 脚印 镇静 来临 B.诱人 回顾 假如 从林 C.蜿蜒 恐怕 虽然 旅人 D.人迹 清晨 荒草 欺骗 【解析】从—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今日延绵的群山若干年后也许会变成浩渺无边的青青草原。 B.我们想徘徊在过去的美好中,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 C.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所有的事情都会改变。 D.多少荒芜之地崛起为新的文明中心,沧海桑田间,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衰更迭。 【解析】“徘徊”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B.近百年来,很多大学的校训经历了曲折的变化,折射了中国教育。 C.赵孟頫可以“日书万字”的原因,是因为其书法笔法简洁,线条简单,结构空间匀整。 D.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协同推进、精心计划下顺利开始。 【解析】B.成分残缺,应该在“中国教育”后面加上“的发展之路”;C.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或“是因为”;D.语序不当,应将“协同推进”和“精心计划”互换位置。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 A.普希金是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B.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 C.《未选择的路》选自《弗罗斯特诗选》,作者是弗罗斯特,法国诗人。 D.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代表作有《山间》《西去的溪流》等。 【解析】弗罗斯特是美国诗人。 6.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 。 。 , 。 。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知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⑥②①③⑤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⑤②①③⑥④ D.①③⑤⑥④② 【解析】通读文段可知,⑥句中的“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紧承空前的内容,总领下文,是总起句;②句紧承⑥句,说明人生总有困难与挫折;①③句因“固然是……更是……”构成递进关系,阐述针对②句中的“困难与挫折”的两种态度;⑤句以名言为证,引出结论;④句中“都有自己的苦恼”与空后的“只不过……”构成转折关系,衔接紧密。 7.文学社举办交流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至少两点) 有个青年总想一举成名,他去请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诚恳地对年轻人说:“人好比分数,分子就是他自己实在有的那么大小,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小。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如果分母是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