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94040

第3章 基因的本质(章末提升测试) 学生版+教师版(有解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 高中生物学必修2

日期:2025-04-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16655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生物学,高中,2019,人教,学年
    第3章 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一个,第1-20题,每小题2分, 第21-25题,每小题4分,选错的得0分。) 1.科学家对遗传物质和基因本质的探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本着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通过交流合作、技术进步和多学科交叉渗透,最终揭示出科学结论。下列关于科学家与所做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B.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高质量的DNA电子显微图像 C.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D.查哥夫———提出A与T配对,C与G配对,得出A与T的数量相等,C与G的数量相等 答案 C 解析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获得了DNA衍射图谱,B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C正确;查哥夫发现了A的量总是等于T的量、C的量总是等于G的量,但并未指明配对关系,D错误。 2.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以及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 B.三个实验都用到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C.三个实验都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D.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 D 解析 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不一样,A错误;肺炎链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都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B错误;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可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题述三个实验所涉及的生物有T2噬菌体、小鼠、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3.艾弗里完成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现有两种S型细菌: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和不抗青霉素的野生型。下列实验设计思路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  ) A.R型细菌+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的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 B.R型细菌+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的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R型细菌 C.R型细菌+不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的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 D.R型细菌+不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的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R型细菌 答案 A 解析 题中的“上述观点”指的是“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R型细菌与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若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则说明S型细菌的DNA不仅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具有荚膜的S型细菌,还能使其出现抗青霉素的性状,DNA起了遗传作用,可以反驳“上述观点”,A符合题意。 4.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相关实验,为生物遗传物质探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如图为实验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获得含32P的细菌是标记噬菌体DNA的前提 B.过程①时间越长,噬菌体侵染细菌越充分,结果更可靠 C.过程②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过程③沉淀物中放射性高,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A 解析 因为噬菌体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所以需获得具有放射性的大肠杆菌,故培养获得含32P的细菌是标记噬菌体DNA的前提,A正确;过程①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会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使上清液中带有放射性,结果不可靠,B错误;过程②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C错误;过程③沉淀物中放射性高,说明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