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94099

第5课《草船借箭》同步练习(有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156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5课,草船借箭,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同步练习 一、填空 1. 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主动提出“只需_____日”,并立下_____。 2.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用青布幔子遮住,还要_____多名军士,船上两边排满_____。 3. 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关键是:他算准了_____的天气、曹操_____的性格,以及_____的水路特点。 二、选择题 1. 周瑜要求诸葛亮造箭的根本目的是( ) A. 补充军备 B. 为难诸葛亮 C. 考验鲁肃 D. 联合抗曹 2.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这一举动是为了( ) A. 加快航行速度 B. 保持船队稳定 C. 方便统一指挥 D. 迷惑曹军视线 3. 曹操不敢轻易出兵迎战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吴船多 B. 大雾弥漫 C. 军士疲惫 D. 箭支不足 4. “鲁肃回来报告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周瑜的“长叹”体现了( ) A. 对诸葛亮的敬佩 B. 计谋失败的失落 C. 对曹操的愤怒 D. 对鲁肃的不满 5. 下列哪一项不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表现?( ) A. 算准大雾天气 B. 算准曹操多疑 C. 算准周瑜陷害 D. 算准水流方向 6.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句中“靠近”能否换成“接近”?分析正确的是( ) A. 可以,“靠近”和“接近”意思相同 B. 不可以,“靠近”强调主动逼近,体现诸葛亮的设计 C. 可以,两词都表示距离缩短 D. 不可以,“接近”多用于抽象概念 7. 文中多次提到“擂鼓呐喊”,其作用不包括( ) A. 制造进攻假象 B. 吸引曹军射箭 C. 鼓舞己方士气 D. 掩盖船体摇晃声 8. 从“草船借箭”的故事中,可以提炼的成语是( ) A. 知己知彼 B. 虚张声势 C. 将计就计 D. 以上都是 三、解释词语 1. 军令状:_____ 2. 神机妙算:_____ 3. 虚实:_____ 四、赏析句子 1.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对曹操性格的哪方面判断? _____ 2.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 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什么特点? _____ 五、简答题 1.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天”实施借箭计划?请结合文本和实际分析。 2. 周瑜在故事结尾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话反映了周瑜怎样的心理? 3. 如果你是鲁肃,在诸葛亮借船时是否会怀疑他的计划?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三、军令状 2. 三十、草把子 3. 大雾、多疑谨慎(或“生性多疑”)、顺风顺水 二、选择题 1. B 2. B 3. B 4. B 5. C 6. B 7. C 8. D 三、解释词语 1.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若失败愿受军法处置。 2.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和巧妙的谋划。 3. 虚实:虚假和真实的情况(文中指曹军底细)。 四、赏析句子 1. 示例: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在不明敌情时不会贸然出击,体现他对人心的精准把握。 2. 示例:考虑周全,利用船身受箭面积最大化,同时便于统一撤退,展现其军事谋略。 五、简答题 1. 示例:①大雾能遮蔽视线,曹军无法分辨虚实;②利用曹操多疑性格,迫使其远程放箭;③借助雾气掩护撤退,确保自身安全。 2. 示例:既承认诸葛亮的才能,又暗含不甘与嫉妒,凸显周瑜心胸狭窄、争强好胜的性格。 3. 开放题示例: 会怀疑:二十条船无士兵武器,仅用草把子,看似毫无战斗力,与常规战术不符。 不会怀疑:诸葛亮此前已有声望,且鲁肃为人忠厚,可能选择信任朋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