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95570

第六章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同步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2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17852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八年级,地理,人教,学年,2024-2025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基础主干落实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东起A 山脉,西至B ,北连 (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C 。 2.范围:地跨① 省、② 省、③ 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3.黄土风情:白羊肚头巾、 、信天游。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风成说”的主要观点:黄土是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吹来堆积而成的。 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地表破碎, 。 3.黄土地貌景观: 【质疑判断】 (1)黄土高原的成因是风成说,但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是水土流失形成的。( ) (2)黄土高原地区传统文化有信天游、陕北腰鼓、京剧、秦腔等。( ) 图解知识 图示法解释黄土“风成说” 名师提醒 窑洞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气候冬冷夏热,窑洞墙体较厚,可以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修建窑洞利用黄土易于开挖和直立性强的特点,便于就地取材。 教材再开发·P25 ———活动 分析黄土高原白羊肚头巾特色民俗的成因。 名师提醒 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形成 重点案例探析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案例突破  黄土是风挟带的沙尘当风力减弱时沉积形成,往往土层深厚肥沃、松散但又具有直立的特点,不易倒塌。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黄土分布区,也是几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诞生地。黄土高原的不同部位颗粒大小有明显差异,下图示意不同颗粒带的分布。 (1)位于黄土高原上黄土带内的省会城市有 和 。 (2)黄土高原颗粒带大体沿 方向延伸,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颗粒直径越来越 ,说明黄土为来自西北风挟带的沙尘逐渐沉积形成。 (3)阻挡风沙进一步向东、向南前进的山脉分别是 和 ,因此这两条山脉便成为了黄土高原的东部、南部界线。 (4)从农耕和住宅两个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文明诞生地的原因。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郑州期中)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图为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黄土高原( ) A.位于秦岭以南,太行山以东 B.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D.土壤肥沃,农耕文明出现晚 2.下列诗句描写到图中地理事物的有( ) ①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生活情境题)民居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如图示意以陕北民居为主题的邮票。据此完成3~5题。 3.如图邮票所示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4.如图邮票所示民居的优点是( ) A.宽敞明亮 B.冬暖夏凉 C.抗震性好 D.通风良好 5.该民居分布区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是( ) A.赛龙舟 B.赛马  C.打腰鼓 D.藏族押加 【关键能力·提升练】   (教材再开发·P25活动拓展)距今有一千六百年的陕西省柏社村,拥有二百多个地坑式窑洞(如图),展示出独树一帜的关中窑洞文化。读图完成6~8题。 6.此地适合挖窑洞的主要原因是( ) A.黄土层厚,直立性好 B.红壤广布,土质黏重 C.黑土深厚,肥沃黏重 D.冻土广布,不易坍塌 7.与其他地区窑洞相比,此地窑洞多为地坑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较平坦 B.山崖沟谷多 C.高温多雨 D.植被茂密 8.这里的人们有在院子中央或周围种树的习惯,主要目的是( ) A.安全警示 B.美化环境 C.夏季乘凉 D.冬季阻风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内容。   黄河金三角地区是我国第一个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通过多年的经济合作与社会资源整合,正在形成一个日臻成熟的经济社会发展平台。下图为黄河金三角位置图,下表为泉家沟土地利用结构表。 土地结构 农耕用地 林果地 人工牧草地 非生态用地 治理前 56% 14% 4% 26% 治理后 28% 27% 20% 25% 【三省携手、协同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