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基础主干落实 一、黑土地 黄土地 1.位置范围:位于①大兴安岭(山脉)、青藏高原以东,②内蒙古高原以南,③秦岭-淮河以北,东临④渤海和⑤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A东北平原被称作“黑土地”;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被称作“黄土地”。 3.气候: (1)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 (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区。 (3)类型: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农业特征:耕地多为旱地,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农业发展优势: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气候雨热同期。 3.主要农作物 4.华北平原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 措 施 发展方向 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节水农业 【质疑判断】 (1)从干湿区看,北方地区位于半湿润区,没有湿润区。(×) (2)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气候优势是雨热同期。(√) 地图笔记 北方地区的地形 情境思考 白居易诗句“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描述的是什么灾害,主要发生地在哪 答:春旱。 华北平原。 难点突破 华北地区发生春旱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社会经济原因 1.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2.河流水量小 春季农作物进入生长期,农业需水量大 解决措施 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改善灌溉方式,采用喷灌、滴灌; 种植耐旱作物 名师提醒 (1)东北地区主要种植春小麦。 (2)华北地区和黄土高原主要种植冬小麦。 重点案例探析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案例突破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2023年2月,人民日报时评,全力打赢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读华北平原农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华北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分布的油料作物有花生、大豆(任答一种)。 (2)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旱作(水田/旱作)农业区,该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地形平坦、雨热同期等。 (3)春季作物返青,华北平原农田需水量大,该季节易发生春旱(灾害),为保证农业发展,可以实施的措施有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采取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旱品种等。 (4)【辨析思考】图中华北平原可种植的作物种类繁多,有人建议在该地区大面积种植茶树,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答:不赞同。茶树适宜种植在水热充足,气候湿润的低山丘陵地区,华北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且降水偏少,不适宜种植茶树。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苏州学业考)如图为我国北方地区轮廓图,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北方地区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有(D)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 B.平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C.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 D.年降水量少于800mm,耕地以旱地为主 2.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区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C) A.①地为暖温带,②地为寒温带 B.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 C.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 D.①地属半湿润区,②地属湿润区 3.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①地区的民居特点为(C) A.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 B.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 C.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D.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2022·西安期末)有“黄河粮仓”美誉的山东省齐河县,2022年粮食总产28.75亿斤、比2021年增产1.05亿斤,率先实现20万亩全国最大面积集中连片“吨半粮”生产能力,是当之无愧的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结合材料回答4、5题。 4.如图所示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中,符合华北地区实际情况的是(B) 5.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是(A) A.降水偏少 B.土壤肥沃 C.平原面积大 D.耕地集中连片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南阳期末)2023年3月,河南多地迎来“桃花雪”。图1为我国常年春分节气高影响天气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