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写读后感》 1.这段日子里,你大概浏览了多少条关于“疫情”的相关信息? 2.其中哪一条关于“疫情”的信息最让你难忘(震惊、恐惧、气愤、感动...)呢? 3.那一条“疫情”信息为什么最让你难忘(震惊、恐惧、气愤、感动...)? 4.你在读完令自己难忘((震惊、恐惧、气愤、感动...)的信息后,有没有去留言区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呢? 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看似平淡,实则都被大量的、丰富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所充斥着!因此,大量地阅读、有选择性地阅读、感动深受地阅读、有所深思地阅读,便成了这个时代对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阅读素养”的最大考验! 一、什么是“读后感”? 二、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三、如何写“读后感”? 四、写好“读后感”的大忌有哪些? 一、什么是“读后感”? 一篇文章或一本著作(也包括一部影视作品),我们读过(或看过)之后,总会有些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观)后感。 阅读心得 记录自己阅读时所产生的体验、感想,如自己对于作品的内容(人物、情节、情感、思想等)和形式(写作技巧、行文风格、艺术特色等)的看法和评价,以及自己在阅读中所生发的新认识、新观点。 注:既可以针对作品整体发表感想,也可以只对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点进行发挥和评论。 二、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 1.加深自己对原作的理解 2.提升自己的书面写作能力 3.启发、指导他人的阅读 三、如何写“读后感”? 1.理解好“感” 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许慎《说文解字》 “感”既是形声字也是会意字,“咸”的本义是“呼喊”,“感”自然可以解释成“动人心的呼喊”。 2.选取好“感点” 所谓“感点”,就是自己感受很深、很有新意、最有把握驾驭的那一点。“感点”可以来自于作品的内容(人物、情节、情感、思想等),也可以来自于作品的形式(写作技巧、行文风格、艺术特色等)。 3.拟定好“标题” 三、如何写“读后感”? 读《XXX》有感 《XXX》读后感 《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 4.运用好“四步骤” 例文1 读《滥竽充数》有感 《滥竽充数》讲了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齐宣王喜欢一群人吹竽,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就混进了齐宣王的吹竽队。后来,齐宣王死了,齐缗王继位,他也喜欢听竽,但却喜欢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便连夜逃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为南郭先生感到悲哀,他如果学了真本事,不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宫里吗?可他没有下苦功夫,却耍起了小聪明,靠糊弄人过日子,最后只能落荒而逃。 《滥竽充数》是描写着我往日的行为。每天午读时候,老师都会让我们读一读需要背诵的古诗词。每次课代表领读的时候,我都没放在心上,如果老师在讲台上看着我们的时候,我就装模作样,嘴巴动几下,就算了。一段时间后,老师要我们默写,我彻底傻眼了。 现在我读了这则寓言,我知道了:做人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不学无术,经不住考验,这种人始终会被时代淘汰,成为“二等残废”。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就必须有真才实学,学习也一样,绝不能华而不实、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你能总结一下这篇读后感的写法或思路吗? 读《滥竽充数》有感 《滥竽充数》讲了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齐宣王喜欢一群人吹竽,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就混进了齐宣王的吹竽队。后来,齐宣王死了,齐缗王继位,他也喜欢听竽,但却喜欢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便连夜逃走了。 “引”即引述/概述材料。引用或者概述的内容应该是自己看了有感悟的内容 概述材料 Tips: 短文:“谁+干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 长文:按六要素时、地、人+事件的起因、经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