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0710

苏教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填空题二大题型)单元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5-04-1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32次 大小:54968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学生,讲义,复习,题型,二大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 2.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统计过程中存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需要用不同颜色(或其他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量变化情况,这样的统计图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便于比较各组相关的数据。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同的折线表示不同的量,并注明图例。 易错知识点01:理解误区 1. 混淆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 易错点:学生可能将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混淆,不清楚两者在展示数据方面的区别。 解析:折线统计图主要用于展示数据随时间或其他变量的变化趋势,而条形统计图则主要用于展示各类别的具体数量。 2. 忽视标题和坐标轴: 易错点:学生在阅读折线统计图时,可能忽视标题和坐标轴的信息,导致对数据的理解出现偏差。 解析:标题提供了统计图的主题,坐标轴则定义了数据的范围和单位,两者都是理解统计图的基础。 易错知识点02:绘图错误 1. 单位长度选择不当: 易错点:学生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可能选择不当的单位长度,导致图形过于密集或稀疏,难以清晰展示数据。 解析:应根据数据的范围和纸面的大小,合理选择单位长度,确保图形既清晰又美观。 2. 描点不准确: 易错点:学生在描点时可能出现偏差,导致折线不连续或与实际数据不符。 解析:应仔细核对数据,确保每个点都准确描在对应的位置。 3. 连线错误: 易错点:学生在连线时可能出现错误,如漏连、错连等,导致折线统计图失真。 解析:应按照数据的顺序,用线段将各点顺次连接起来,形成折线。 易错知识点03:分析错误 1. 误解数据变化趋势: 易错点:学生可能误解折线的变化趋势,如将上升趋势误判为下降趋势,或将平稳趋势误判为波动趋势。 解析:应仔细观察折线的形状和走向,准确判断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2. 忽视数据间的差异: 易错点:学生在分析数据时,可能忽视不同时间点或类别间的数据差异,导致分析不全面。 解析:应比较不同时间点或类别间的数据值,分析数据间的差异和联系。 3. 过度推断: 易错点:学生可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趋势过度推断未来的数据值或趋势。 解析:虽然折线统计图可以展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但并不能准确预测未来的数据值或趋势。因此,在进行推断时应谨慎。 【考点精讲一】(23-24五年级下·江苏徐州·期中)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记录了一架模型飞机的飞行情况。 (1)这架飞机一共飞行了( )秒,飞行高度最高是( )米。 (2)估一估,第15秒时模型飞机的飞行高度大约是( )米。 (3)第( )秒时的飞行高度与第25秒时的相同。 (4)飞机上升得最快时,平均每秒上升( )米。 【答案】(1) 30 25 (2)22 (3)5 (4)3 【分析】(1)观察横轴30秒飞机落地,即飞行时间;数据点位置越高表示飞行高度越高,找到位置最高的数据点,对应的竖轴数据是最高飞行高度; (2)观察统计图,第15秒时模型飞机的飞行高度在20和25米之间,大约22米; (3)观察统计图,数据点高度一样,表示飞行高度相同,找到与第25秒时位置高度相同的数据点即可; (4)折线往上坡度越陡表示上升越快,找到坡度最陡的一段折线,上升高度÷用时=平均每秒上升高度,据此列式计算。 【详解】(1)这架飞机一共飞行了30秒,飞行高度最高是25米。 (2)第15秒时模型飞机的飞行高度大约是22米。 (3)第5秒时的飞行高度与第25秒时的相同。 (4)15÷5=3(米) 飞机上升得最快时,平均每秒上升3米。 【考点精讲二】(23-24五年级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