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0758

1.1 人口的分布(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5-03-3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8691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2025,第二,必修,地理,高中,2019
    1.1人口分布 基础过关练 1.读某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题。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导致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海浪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力作用 3.造成乙地所在区域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降水稀少 B.海拔较高 C.纬度较高 D.冰川广布 下图为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 )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 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 D.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 5.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比较稳定,主导因素是( ) A.经济发展程度 B.自然地理环境 C.地域开发程度 D.国家发展政策 6.缓解江苏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是( ) A.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完善交通网络,加快人口流动 C.移民搬迁,优化人口配置 D.加强经济扶贫,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综合练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城镇与交通线布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山脉南北两侧聚落布局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 A.水源、热量 B.热量、水源 C.交通、交通 D.水源、水源 8.推测图示区域中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是( ) A.金昌 B.西宁 C.银川 D.兰州 下图表示人口密度与海拔、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9.下列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 ②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 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④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 ①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 ②随着年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 ③在1000米以下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降低;1000米以上,人口密度降速变慢 ④在1000毫米以下随年降水量增加,人口密度提高;1000毫米以上增速变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下列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 ②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 ③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④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材料一:图1为安徽省区域图,图2和图3为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手绘图。下表为2019年安徽省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数(万人)、城镇化率(%)及面积(平方千米)。 城市 常住 人口 城镇 化率 面积 城市 常住人口 城镇 化率 面积 城市 常住人口 城镇 化率 面积 阜阳 825.9 44.62 9775 宣城 266.1 56.33 12340 淮北 227 65.88 2741 合肥 818.9 76.33 11445 马鞍山 236.1 69.12 4049 铜陵 164.1 57.16 3008 宿州 570.05 43.96 9787 六安 487.3 47.09 14990 池州 148.5 54.92 8271.7 亳州 526.3 42.22 8374 安庆 472.3 49.98 13590 黄山 142.1 52.49 9807 淮南 349 65.04 5571 滁州 414.7 54.54 13398 蚌埠 341.2 58.58 5952 芜湖 377.8 66.41 6026 材料二:长江和淮河将安徽省分为三个区域,淮河以北为皖北,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为皖中,长江以南为皖南。据记载,近500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洪涝350次。近半个世纪以来,平均每隔11年,淮河就发生一次大洪水。 (1)与皖北相比,皖南地区人口分布密度较_____(填密集或稀疏),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图中城市多沿河流分布,是因为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_____和_____条件。 (2)各地级市城镇化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简析随着人口的大量流入,合肥市在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在皖南地区常见到的传统民居是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