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1036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9.1 电荷 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36次 大小:33951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第三,电荷
    (课件网) 9.1 电荷 回旋加速器 磁悬浮列车 小实验 用手边的直尺在头皮上摩擦几下,然后把直尺靠近小纸屑,观察现象。 现象:直尺把小纸片吸起来 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泰勒斯就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 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中也写下了用玳瑁的壳吸引轻小的物体。 16世纪,英王御医吉尔伯特创造了电荷的概念 1、定义:如果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有电荷,简称带电。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一.电荷的基本常识 3、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同电相斥,异电相吸)且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例1、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 )  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 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C 二.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思考:闪电中的电荷是怎么来的? 闪电形成的原因 气流在雷雨云中会因为水分子的摩擦和分解产生静电.这些电分两种.一种是带正电,一种是带负电.正电荷在云的上端,负电荷在云的下端吸引地面上的正电荷.云和地面之间的空气都是绝缘体,会阻止两极电荷的电流通过.当雷雨云里的电荷和地面上的电荷变得足够强时,正负电荷会冲破空气的阻碍相接触形成强大的电流,当这些异性电荷相遇时便会产生中和作用,会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这些放出的光就形成了闪电. 大多数的闪电都是连接两次的.第一次叫前导,是一股看不见的空气,一直下到接近地面的地方.这一股带电的空气就象一条电线,为第二次电流建立一条导路.在前导接近地面的一刹那,一道回接电流就沿着这条导路跳上来,这次回接产生的闪光就是我们通常所能看到的闪电了. 原子的玻尔模型 物质的微观结构看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原子的构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正电) (不带电) 核外电子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 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中性) (负电) (正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例2: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 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了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了 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了 结论: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A 2、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 (1)象这样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规律: 近端感应异种电荷, 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近异远同” 现象: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近端带上异性电,远端带上(等量)同性电。 A B B A (2)感应起电:象这样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思考:像上例中若先移走C再分开A、B又会如何? (4)实质:电荷的重新分布。 、自由电子受到力的作用向一端移动,另一端带等量的正电荷. 、感应起电没有创造电荷,只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将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静电感应解释: 【例3】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 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 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 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