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2165

2025春八下历史第2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素养测评试卷02【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11623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试卷,八下,历史,社会主义,2025,解析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八下历史第2单元素养测评试卷02 [测试范围:第二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C.“大跃进”运动开展 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中国实施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A。 2.右面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多个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2.B 3.据统计,1956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人工资和农民收入比1952年分别提高36.8%和24.3%。这反映了“一五”计划 (  ) A.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兼顾 B.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均衡发展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3.A [解析] 据“1956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可知,这反映了“一五”计划注重发展经济;据“工人工资和农民收入比1952年分别提高36.8%和24.3%”可知,这反映了“一五”计划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题干体现了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兼顾,A项正确。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初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均衡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4.《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形成 D.提高基层治理成效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 4.A 5.右图中,老年妇女手捧《选民证》,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 (  ) A.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C.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D.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5.D 6.1954年春,广州郊区农村以22个常年互助组、5个临时互助组为基础,并吸收了一批单干农民,建成了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反映了 (  ) A.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B.企业公私合营的开展 C.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6.A 7.1956年1月的《诗讯》上刊登了上海市工商联主任盛丕华的一首诗:“二千代表递申请,十万企业尽合营。街街巷巷飘红旗,家家户户贴双喜。”诗中描绘的史实是 (  ) A.土地改革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开展 D.“文化大革命”结束 7.B 8.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8.A 9.右表中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情况 时间 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1952年 21.3% 78.7% 1956年 92.9% 7.1%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三大改造的进行      9.D [解析] 据“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中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的进行。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