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八下历史第2单元素养测评试卷03 [范围:第二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据统计,1952年,我国沿海各省的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为此,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确定五年内开始建设的694个工业建设单位,分布在内地的将有472个,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将有222个。这样编制的目的是 ( ) A.迅速提高工业生产水平 B.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C.密切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D.尽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2.根据下图可以判断出,“一五”计划 ( ) A.改变了我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 B.注重了经济的协调发展 C.重点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3.新中国成立后,缺乏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国内外又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一五”计划只能边编制边实行,摸着石头过河。这表明“一五”计划 ( ) A.在探索中推进 B.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C.缺乏建设经验 D.受到国内外的支持 4.右图是1956年的一幅宣传画,描绘了纺织工人生产的场景。该作品 ( ) A.宣传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B.表达了人民工业建设的热情 C.展现了农业合作化的成就 D.揭示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5.“‘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右图所示会议的内容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6.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是指 ( ) A.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7.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意在强调 (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B.农业合作化落后于工业化 C.土地改革存在严重不足 D.人民公社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8.右图是1956年发行的宣传画,其标语为“农村妇女们,积极参加农业劳动,争取合作社的农产丰收”。据此推断,当时 ( ) A.土地改革顺利地起步 B.抗美援朝得到了保障 C.农业合作化火热开展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9.“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材料评述的是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10.【唯物史观】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反映了 ( )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C.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1.【家国情怀】1956年底,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 A.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期待 B.对“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自豪 C.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欣喜 D.对土地改革完成的美好祝愿 12.那是一个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的年代,当时的口号是“一天等于二十年”“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些口号反映出当时我国 ( ) A.是经济发达国家 B.综合国力位于世界前列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