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5094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课件(共22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日期:2025-04-0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12649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法治,政治,必修,统编,思想政治,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 2.理解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我国法治建设历程。 3.明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一)法律的产生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法律的本质及作用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轨迹,是从人治走向法治,而不是相反。这说明,法治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志。 古代: 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 近代: 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三)法治发展的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掘中华法治文明的本土法治资源,明确指出“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个重大课题,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推动中华优秀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法系的认识。 探究与分享一 1.含义: 中华法系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2.地位: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中华法系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唐朝时期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鸦片战争后 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未获成功。 西汉时期 3.发展历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思考:请你谈谈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理解。 探究与分享二 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一)法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二)法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三)法的决定因素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地理环境 人口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社会的发展,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注意: 1.原始社会中没有形成法律。 2.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法的类型 资本主义法 奴隶制法 封建制法 社会主义法 (四)法的类型 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1)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