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5442

单元提优测评卷(四) 第五、六章(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2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11251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七年级,人教,地理,学年,2024-2025
    单元提优测评卷(四)(第五、六章) (40分钟 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023·济南期中)某同学根据世界人口的不同统计数据,手绘了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完成1、2题。 1此图能反映出的内容是 ( ) A.世界人口数量的多少 B.人口密度的不同 C.人口性别比例的构成 D.人口老龄化程度 2该图反映了 ( ) A.亚洲南部比北部人口稠密 B.欧洲东部比西部人口稠密 C.大洋洲东部比西部稀疏 D.非洲南部人口最稀疏 32023年7月28日—8月8日,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拥有4 500多年文明史和2 300多年建城史的四川成都举行。成都大运会期间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 A.英语、西班牙语 B.英语、法语 C.英语、俄语 D.英语、汉语 4黑洞照片是由分布在全球的八座射电望远镜虚拟出一个地球大小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捕获的。对图中望远镜的位置所在地居民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 ) A.a所在大洲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英语 B.b所在大洲的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 C.c所在大洲无常住人口 D.f所在大洲以黄种人为主   读图,回答5、6题。 5甲图四类国家中容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的国家类型为 ( ) A.Ⅰ B.Ⅱ C.Ⅲ D.Ⅳ 6关于乙图中图示区域说法错误的是 ( ) A.Ⅳ类国家主要分布在①地区,经济水平高,人口稠密 B.②地区属于Ⅳ类国家,这里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C.③地区主要以Ⅱ类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④地区属于Ⅱ类国家,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2024·广州模拟)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写了城镇与乡村不同的场景。如图为古代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7诗中“此地”的类型与特征是 ( ) A.乡村 房屋矮,农业为主 B.城镇 房屋矮,数量少 C.乡村 房屋少,商业为主 D.城镇 房屋高,数量多 8若该地由“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其变化是 ( ) A.鱼塘增多 B.农田增多 C.人口减少 D.商户增多 (2024·渭南期末)青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特色产品,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青藏地区产品出藏。读图,完成9、10题。 9“直播带货”的人员身着藏袍,关于藏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气温高时,敞襟衣袖便于人们褪去袖子 B.气温低时,宽大的衣服可以保温防寒 C.具有肥大、长袖、宽腰、右襟的特点 D.传统藏袍多用丝绸缝制,是藏族人民的日常衣着 10在西藏旅游最有可能拍到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 ) A.兵马俑 B.高昌故城 C.布达拉宫 D.平遥古城   (2023·北京顺义二模)云南怒江怒族人当地的传统民居为千脚落地房。当地森林丰富,就地取材,在斜坡或靠山处树立几十根木桩,支撑整个房屋。如图为千脚落地房景观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千脚落地房位于 ( ) A.气候湿热的山区 B.温暖湿润的平原 C.炎热干旱的盆地 D.寒冷干燥的高原 12千脚落地房采用“千脚”设计是为了 ( ) ①通风散热,防洪防潮 ②利用地形,房屋稳固 ③就地取材,节省成本 ④结构简单,工艺先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当地人主要集中于每年12月到次年1月建房,原因是 ( ) A.白昼较长,时间充足 B.气温较高,利于施工 C.地形崎岖,森林广布 D.降水较少,便于打桩   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正在形成由中国主导的“双环流”价值体系链(如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属于“南北对话”的环流过程是 ( ) A.巴西向中国出口铁矿       B.美国向中国出口技术 C.非洲从中国进口汽车       D.中国从泰国进口大米 15在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的挑战是 ( ) A.能源供应紧张,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B.技术落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技术 C.主要出口农业初级产品,价格低廉 D.人口老龄化,需从国外输入劳动力 二、综合题(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