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1.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这一年是( ) A.公元5世纪初 B.公元5世纪末 C.公元6世纪初 D.公元6世纪末 2.《隋书·食货志》记载,开皇十二年(592年),“库藏皆满”,开皇十七年(597年),更是“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到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初“国计之富”主要得益于 ( ) ①政府注重发展经济 ②统一币制和度量衡 ③加强中央集权 ④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大运河之歌》是一部讲述大运河故事的纪录片,其中提到了隋朝大运河。那么,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大兴 B.洛阳 C.涿郡 D.余杭郡 4.隋朝末年,一位负责管理运输的官员如果通过大运河从江都郡运送一批粮食到东都洛阳最大的国家粮库含嘉仓,你认为他必须走哪一段运河 (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江南河 D.广通渠 5.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其开凿后“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据此可知,隋朝大运河 (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密切了中外经贸往来 C.扭转了南北经济格局 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6.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 ( ) A.血缘 B.品德 C.门第 D.才学 7.孟德斯鸠在评价科举制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员的机会。”孟德斯鸠意在说明科举制 ( ) A.使平民翻身成为统治阶级 B.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C.促使隋朝消除了阶级分化 D.为平民提供公平竞争机会 8.下面为隋炀帝使用民力统计表(部分)。从表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 ) A.实行暴政 B.自然灾害 C.宦官专权 D.外敌入侵 9.在美国作家麦克·哈特的初版《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隋文帝排在第82位,在西方人眼里,隋文帝是仅次于秦始皇的颇具影响力的皇帝。这主要是因为隋文帝 ( ) A.开通了隋朝大运河 B.创立了进士科 C.结束了国家分裂局面 D.积极发展对外关系 10.唐代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志》曾描述某水利工程,“公家运漕,私行商旅……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工程的修建有利于( ) A.珠江水患的治理 B.巴蜀地区的开发 C.郡县制度的推广 D.国家统一的巩固 11.隋炀帝认为洛阳地处中原,河运便利,可以解决粮食、物资供应的困难,且其地理位置适中,可以照顾全局。隋炀帝遂于605年下诏营建东都洛阳,其主要目的是 ( ) A.炫耀王朝国力 B.巩固政治统治 C.推动交通发展 D.减轻民众负担 12.读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选项是 ( ) A.民族大交融 B.从分裂到统一 C.分封制盛行 D.经济重心南移 13.钱穆讲:“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艳称(赞美)。”钱穆认为隋朝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 A.开创了大一统局面 B.国力强盛,国运短暂 C.出现了民族大交融 D.政权并立,江南发展 14.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史料二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地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1)根据史料一概括,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在选官依据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度产生的影响。 15.隋朝时间虽短,但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