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6433

第3章 基因的本质(章末检测)(原卷版 解析版)人教版(2019)必修2

日期:2025-04-0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29375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3章,基因,本质,章末,检测,原卷版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章末检测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证明了蛋白质和RNA是遗传物质 C.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携带caps的DNA片段能够进入R型细菌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拟核DNA上 B.caps能在R型细菌内正确表达是由于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C.将S型细菌的DNA和R型细菌的DNA一起加入培养基,培养基表面将会长出两种菌落 D.若提高caps的纯度可能会提高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效率 3.关于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获得35S标记噬菌体需先用含35S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含35S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B.32P标记的一组,沉淀物d的放射性很高 C.噬菌体DNA复制需要在大肠杆菌的细胞核中 D.该实验与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实验思路一致,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 4.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S型肺炎链球菌进行破碎处理,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过滤剂到细胞提取物,丶然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为对照实验,利用了酶具有专一性的特性 B.该实验把各种物质相互分离开,并观察各自独立的作用 C.①———组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到S型菌的组别为①②③④ D.本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实验组特异性的去除了某种物质 5.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实验处理 注射活的R型菌 注射活的S型菌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 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 实验现象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A.S型活细菌能引起小鼠死亡的原因是荚膜多糖具有毒性 B.第3组的S型菌因加热蛋白质变性致死,S型菌不能再繁殖后代 C.第4组实验中只能分离出S型活细菌,不能分离出R型活细菌 D.第4组实验结果不能说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成分 6.四幅图表示了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强度、时长等都合理)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相关含量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B.图乙表示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C.图丙表示“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DNA混合后的数量变化 D.图丁表示“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DNA混合后的数量变化 7.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图是有关该实验的部分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需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以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 B.保温时间过长,对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的强弱几乎无影响 C.根据实验结果分析,35S标记的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 D.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搅拌未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全部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8.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甲组保温后不进行搅拌直接离心,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乙组保温很长时间后再搅拌、离心,两组实验的离心结果是( ) A.甲组沉淀物中会出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