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回顾知识: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物圈 个体 器官 细胞 群落 生态系统 系统 组织 种群 第1章 走进细胞 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0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02 CONTENT 问题探讨: 光学显微镜下的几种细胞 1.图中4种细胞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有哪些共同的结构? 2.请举一两个例子,说说不同种类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原因? 红细胞、 白细胞 口腔上 皮细胞 洋葱根 尖细胞 洋葱表 皮细胞 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PART ONE 一.高倍镜的使用(P9) 1.构造: 放大物像 目镜 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比)。 调换物镜 转换器 放大物像 物镜 目镜没有螺纹,物镜具有螺纹,物镜需要通过螺纹旋上去。 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正比)。离玻片距离越近,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固定玻片 压片夹 放玻片 载物台 光线通过 通光孔 调节光线强弱 遮光器 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光圈大时通过的光线多,光圈小时通过的光线少。 光圈 反射光线,使光线射入镜筒 反光镜 平面镜 凹面镜 平面镜 凹面镜 光线 光线 光线太亮(要把视野调暗),用平面镜; 光线太暗(要把视野调亮),用凹面镜。 调焦距,大幅升降镜筒,先找到物像(无→有) 粗准焦螺旋 调焦距,小幅度,后调更清晰 (模糊→清晰) 细准焦螺旋 2.低→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低倍镜的操作步骤: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找物像。 看完低倍找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① ② ③ 一.高倍镜的使用(P9) 2.低→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一.高倍镜的使用(P9) 10x10 10x40 2.低→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①移动玻片(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③调节光圈(用大光圈/反光镜)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不动粗(使物像更加清晰) 低倍镜 高倍镜 模糊 清晰 一.高倍镜的使用(P9) 2.低→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ps: 若观察颜色浅的材料(液泡),视野应调暗,反之则应调亮。 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不对。 若观察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 一.高倍镜的使用(P9) 3.常考知识点: (1)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宽度,不是面积) 目镜:无螺纹,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物镜:有螺纹,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一.高倍镜的使用(P9) 3.常考知识点: (2)数目计算: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 ①单行排列 ②均匀充满 低倍镜(10X10)下,可观察到1600个细胞; 则在高倍镜(10X40)倍;可看多少细胞? 1600÷4=400个 =原细胞数目÷放大倍数 1600÷4 =100个 =原细胞数目÷(放大倍数) 2 (长度/宽度)放大倍数=物镜×目镜倍数 (面积)放大倍数=实际放大倍数的平方 一.高倍镜的使用(P9) 3.常考知识点: (3)成像特点: (4)移动方向: 倒立的虚像(上下左右相反/纸张旋转180°) 上 实物 上 物像 同向移动(“偏哪移哪”) · 视野中: 向右下方移动 一.高倍镜的使用(P9) 3.常考知识点: (5)高低倍镜下的比较: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低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小 多 亮 远 大 低倍镜 高倍镜 一.高倍镜的使用(P9) 3.常考知识点: (6)污点位置判断:目镜、物镜和装片 ①移动玻片 污点移动 污点不移动 在装片上 ②移动目镜 污点移动 污点不移动 在目镜上 在物镜上 一.高倍镜的使用(P9) 1.在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发现一个待观察的红细胞,需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移动装片的方向是(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2.一位同学在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