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8060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156692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3.1DNA,要的,遗传物质,课件,2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摩尔根运用 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孟德尔运用 方法进行杂交实验,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 染色体的成分是 和 , 这两者哪一个是遗传物质呢? 萨顿运用 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假说—演绎 遗传因子 类———推理 假说—演绎 DNA 蛋白质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P42) 由于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vs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P43) 1.实验材料: ①小白鼠 ②肺炎链球菌 菌体特点 菌落特点 致病性 (动物实验) S型细菌 R型 细菌 无致病性 有:人肺炎 小鼠败血症 无荚膜 有荚膜 粗糙 Rough 光滑Smooth 荚膜的化学本质是____ 多糖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P43) 2.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 注射R型活细菌 小鼠不死亡 注射S型活细菌 小鼠死亡, 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 S型菌有毒使小鼠致死 加热使S型细菌失去活性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P44) 3.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S型细菌 R型细菌 S型细菌 R型细菌 只长R型细菌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P44) 3.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P44) 3.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①在体内转化实验中,为什么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蛋白质和核酸对于高温的耐受力是不同的。 高温使蛋白质变性,永久失活; 高温使DNA双链解开,但当温度降低后, DNA双链能够重新恢复。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P44) 3.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②该实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运用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与常态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P44) 3.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本质:基因重组 S型细菌 荚膜 控制荚膜形成的X基因 加热 杀死 被破的坏S型细菌 X基因吸附在R型细菌表面 X基因进入R型细菌 重组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注:只是少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R S 本节小结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培养场所 巧妙构思 实验结论 小鼠体内 培养基 将R型与加热杀死的S型注入小鼠体内作为对照来说明确实发生转化 将物质分离提纯后,直接、单独地观察各物质的作用 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让R→S 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P44) 1.科学家:赫尔希、蔡斯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 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细菌病毒) 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DNA构成 在自身的遗传信息的指导下进行繁殖 繁殖场所和原料来自宿主 蛋白质外壳 DNA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P44) 3. 噬菌体侵染大肠细菌过程: 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4.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直接单独观察各自的作用) 大肠杆菌 吸附 DNA注入大肠杆菌 注入 利用大肠杆菌内的物质合成蛋白质和DNA 合成 组装成新的T2噬菌体 组装 大肠杆菌破裂,T2噬菌体释放出来 释放 DNA:C、H、O、N、P 蛋白质:C、H、O、N、S →标记32P →标记35S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P44) Q:如何单独获得只有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 35S标记的噬菌体 32P标记的噬菌体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P44) Q:标记噬菌体方法———能直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来培养噬菌体? 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①先培养细菌(寄主): 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