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9207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67892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cover
(课件网)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思维导图? 目录 Coutents 02 诗词介绍 01 诗词导入 03 诵读诗歌 01 诗词导入 ·诗词导入· 从小学到高中你肯定见过这几个字: 背诵全文! 默写全文! ·诗词导入· 有这么几个诗人出场率还贼高 搞错了! 再来! ·诗词导入· 李白 有这么几个诗人出场率还贼高 02 诗词介绍 ·诗词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诗词介绍· 《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创作背景 ·诗词介绍· 检查预习 重点词语解释: 洛城: 玉笛: 暗飞声: 折柳: 故园: 今河南洛阳。 笛子的美称。 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指故乡,家乡。 03 诵读诗歌 时间:“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地点: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 事情:“闻笛” 解题 春夜洛城闻笛。 (现在河南洛阳) ·诵读诗歌· ·诵读诗歌·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参考译文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油然而生呢? ·诵读诗歌·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诵读诗歌· 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参考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春夜洛城闻笛》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哪两句?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杨柳》后怎样的思想感情? ·诵读诗歌·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达了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诵读诗歌· 《春夜洛城闻笛》中触发诗人故园之念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请简析这一句。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发了思想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诵读诗歌· 《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夸张。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玉笛之声的悠远绵长,体现了诗人对故乡思想之情的深远。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诵读诗歌· 试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诵读诗歌·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没想到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被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又戛然而止,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主题归纳 ·诵读诗歌· 本诗叙述了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了伤离惜别的《折杨柳》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亲人的愁绪,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李白的诗呢? 下课 Thanks! https://ww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