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9764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22546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现代,二首,秋晚,江上,课件,17张
  • cover
(课件网)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1880年-1932年), 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清末举 人。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 大白。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五 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 夏丐尊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代表诗作有 《邮吻》《秋夜湖心独坐》等。 作者简介 生字学习 wěi 巢 归 芦 苇 cháo ( )大 选词填空 鸟( ) 水( ) 芦( ) 巢 果 苇 伟 生字学习 巢 果 苇 伟 朗读诗歌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研读诗歌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际上也是人倦。 倦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研读诗歌 “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的渲染和奇丽的想象,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且驮的还是斜阳。这样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而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驮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研读诗歌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夸张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研读诗歌 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妆 拟人 红颜 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知道了诗人刘大白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旷远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也体会到了诗人刘大白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答疑解惑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换一种说法可以表述为:“一瞬间,斜阳的余晖把头白的芦苇染红了。”原句的表达好在哪里 原句把夕阳下的芦苇比喻成盛妆的美女, 生动形象,为诗增添了美感。 答疑解惑   《秋晚的江上》中,归鸟、斜阳、清江、芦苇等一组五彩斑斓的景象交相辉映,倦态、驮着、翻翅、掉落、妆成等一组动感十足的场景相继登场。这宁静优美的景色,浸透着诗人的瞬间感受,流露出诗人无比欣悦的心情,色彩明丽,令人心驰神往。 主题概括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拓展延伸    陈梦家 一朵野花   通过对一朵野花的孤独而短暂的生命的体察,领悟到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真谛。   野花孤独,却依旧“向着太阳发笑”,在醉人的春风里“轻摇”,多么自信,多么乐观———这就是生命的美。这不是井底之蛙的妄自尊大,而是直面残酷荒原现实的人生态度。 答疑解惑 阅读之后,同学们对《一朵野花》这首诗有什么样的理解呢?   一、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花开花落象征了生命的诞生与消逝,小花的态度象征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二、第二节中第一个句子同第一节中的首句形成诗的复沓,在技巧上有着独有的特色,成为两节诗咏唱的基础。 答疑解惑 这首现代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呢? 巩固练习 2 秋天,傍晚,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1 归鸟、夕阳、大江、芦苇。 阅读《秋晚的江上》,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再见 再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