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0945

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 任务三 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7296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第六,七年级,语文,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任务三 相关课外科学资料 时间梳理,绘制大事年表 杨利伟 1965年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1983年通过考核,被录取为飞行员。 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 1996年参加航天员选拔。 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2003年7月通过综合评定考核,成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梯队成员。最终被确定为“首飞”航天员。 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神舟五号”的航天员,成功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5年,杨利伟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 2008年,杨利伟被授予少将军衔。 2011年,杨利伟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时间轴”制作法,即先制作一个时间轴,然后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在时间轴上标注每个事件的关键信息,进而形成对科学探索者人生的整体认识。 时间轴法 “思维导图”制作法,即将主要科学事件作为中心节点,然后根据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支展开,制作成特色的思维导图。对于杨利伟的生涯而言,飞入太空为关键事件,围绕这一事件可以将其他时期划分为飞行员时期、航天员时期和科研员时期。 制作思维导图 请在自己的作文本上选择合适的方式绘制你所选的科学探索者的大事年表。限时10分钟。 聚焦节点,叙述重要历程 细节刻画,生动立体 这两处的文字有所不同,请你找出不同之处,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处理 教材原文 修改 北京时间4时20分,海试团队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三名潜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身着蓝色的潜航工作服,与大家相互击掌,微笑着进入潜水器。 北京时间4时20分,海试团队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三名潜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进入潜水器。 教材原文 修改 3个多小时的下潜,“向阳红09号”试验母船上的现场指挥部紧张有序,监控屏幕上不断显示着水下各种数据,扬声器中不时响起“蛟龙号”潜航员和水面控制人员之间沉着冷静的通话声。 3个多小时的下潜,“向阳红09号”试验母船上的现场指挥部紧张有序。 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笑出声来。 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笑出声来。 教材原文对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了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这样能够更好地还原当时的探索过程,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方法归纳: 在科学探索关键处驻足,运用细节描写。 请阅读《“蛟龙”探海》第1、2段,思考文章是怎样开头的呢 历史铺陈,营造氛围 从人类对海洋的永恒向往和无尽探索写起,为写“蛟龙”探海营造出富有诗意和历史感的背景。 方法归纳: 在叙写技术探索者的科学历程时,可以由神话传说、童话故事、历史事件等引入,营造氛围,为后面写科学历程埋下伏笔。 由面到点,环境烘托 《太空一日》 《“蛟龙”探海》 《带上她的眼睛》 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起飞了。 公元2012年6月24日清晨,没有晴朗的海天,没有壮观的日出。大海如同一个情绪善变的孩子,时而风雨交加,时而电闪雷鸣。“向阳红09号”中国科学考察船迎风破浪,如定海神针般地停在预定海域。她那宽阔而坚实的甲板上,高高矗立着一台类似龙门吊的设备,伸 出两只长长的手臂,怀抱着红白相间的小鲸鱼一样的机器。机身上漆着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和两个醒目的蓝色大字———蛟龙”! 这是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背后的群山覆盖着绿色的森林,几座山顶还有银色 的雪冠。 我掏出她的眼睛戴上。 这几篇文章都是通过环境描写来引入主要事件或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