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 倘若我与你结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聪慧又有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 若他具有我的相貌和你的智商,那不就糟了? 趣味故事 合作探究一:假设他们俩真的结婚了,那么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合作探究二:美和丑、聪明和愚钝是两对相对性状,那两对相对性状是怎么遗传的呢? 情景材料 观察花园里的豌豆植株,孟德尔发现就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来看,包含了两种类型:一种是黄色圆粒的,还有一种是绿色皱粒的。 合作探究三: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呢? 不会有影响。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和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是独立的,互不干扰。 合作探究四:黄色的豌豆就一定是饱满的、绿色的豌豆就一定是皱缩的吗? 不一定。也有黄色皱缩、绿色饱满的豌豆。 假说演绎法 步骤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作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F1自交后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近似3:1。 为什么子一代全是高茎 为什么子二代中又出现了矮茎性状且为3∶1的性状分离比? 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设计测交实验,F1与矮茎植株测交预测后代中高茎:矮茎=1:1 实施测交实验,实验结果中高茎:矮茎=1:1,验证假说正确 分离定律 孟德尔运用_____科学方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揭示基因分离定律。 温故知新 合作探究五:孟德尔对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研究的方法呢? 9 : 3 : 3 : 1 × P F1 ♀ ♂ ♀ ♂ 正交、反交 F2 315 108 101 32 黄色 圆粒 绿色 圆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皱粒 绿色皱粒 黄色圆粒 黄色圆粒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问题1:正交、反交的F1全是黄色圆粒,说明了什么? 黄色对绿色为显,圆粒对皱粒为显 问题2:F2与亲本不同的性状组合是什么 ———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 问题3:F2中的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 9:3:3:1。从数学的角度分析,9:3:3:1与3 :1能否建立数学联系 这对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有什么启示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问题:F2中的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 9:3:3:1。从数学的角度分析,9:3:3:1与3 :1能否建立数学联系 这对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有什么启示 方法:单独分析 种子形状 315 + 108=423 圆粒种子: 皱粒种子: 101 + 32=133 子叶颜色 黄色种子: 绿色种子: 315+101=416 108+32=140 说明:两对性状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3:1 3:1 无论是豌豆种子的形状还是子叶的颜色,依然遵循分离定律,即控制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的遗传,与控制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的遗传是互不干扰的。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问题5: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F2出现的四种表型的比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315 108 101 32 9 : 3 : 3 : 1 F2 (黄色:绿色)*(圆粒:皱粒)=(3:1)*(3:1)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问题6:不同性状之间发生了新的组合,是否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也发生了组合呢?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 F1 YR yr 配子 黄色 圆粒 Y y F1配子 R r YR 1 : 1 : 1 : 1 Yr yR yr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P × YYRR yyrr YyRr (1)假说内容 豌豆的圆、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 豌豆的黄、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 假说1: 假说2: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F1产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