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微观 宏观 回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物学(新人教版)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 1 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Biology 1.怎么估算种群密度?如何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2.种群的各个数量特征有哪些? 3.如何根据种群的特征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学习目标】 种 群: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金丝猴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 种群的判断: 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②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的鱼 ③一个池塘上的全部的雄性鲫鱼 ④翰墨池的金鱼和托长江的金鱼 ⑤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的蝌蚪 同一物种 【资料2】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宣布: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资料3】几十年前,我国东北地区广袤无边的森林里,生活着很多东北豹。随着人类在这片森林里采伐林木、垦荒种地、建设铁路,东北豹逐渐从这里迁出,几近消失。 【资料1】东北豹分布于我国东北、俄罗斯远东等地,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具有灵敏的嗅觉和听觉,有健壮的四肢和牙齿,是山林中的捕猎能手。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1.种群密度 (1)概念: 种群在 或 中的 就是种群密度。 单位面积 单位体积 个体数 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1.逐个计数法 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如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湖北神农架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密度。 2.估算法(抽样调查) 调查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小的种群时。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探究1】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适用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说明: 数量较少的濒危生物,即使分布范围较大,也可以采用逐个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黑光灯是一种发射人眼看不见的、波长在365 nm左右的紫外线的电光源。黑光灯具有很强的诱虫作用,是杀虫用灯的理想光源。 适用范围: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2.估算法(抽样调查) (1)黑光灯诱捕法 第一节 ①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说明:调查期间需要保证调查对象不能离开样方 2.估算法(抽样调查) ②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于植物(双子叶草本植物),也可以用于昆虫卵的数量调查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结合照相计数,样方法也能计数一些具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动物。 (2)样方法 ③取样的关键 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④常见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正方形地块) 等距取样法 (长方形地块) (2)样方法 根据被调查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来确定 根据调查地段的总面积确定。总面积越大,选取的样方就相应多些,反之应少些。 草本1 m×1 m; 灌木3 m×3 m; 乔木10 m×10 m ⑤样方的数量 ⑥样方的大小 (2)样方法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正好在边界线上,应“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个体。 ⑦计数原则 (2)样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样方 株数 (株/m2) 种群密度 (株/m2) ① 3 ② 7 ③ 7 ④ 2 ⑤ 5 ⑦计数原则 (2)样方法 思考:若调查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而且难以人为限制其活动时,怎样调查其种群密度呢? (3)标记重捕法 m n = M N 初次捕获并标记数(M) 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