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字源探析、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墨、染、碎”等3个生字,学写“墨、染、竿、腾、碎”等汉字; 2.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抓关键词”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朗读课文,了解三个不同场景描写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溪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多种方式理解难读懂的词句。 2.边读边想象,透过作者的语言文字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水墨画 1.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2.你们现在正是儿童时期,平时喜欢玩些什么?(多有意思呀! 一定笑得很开心! 好像看到了玩得满头大汗的样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画中,来看看课文里小朋友们的童年是怎么过的吧!齐读课题。 3. “墨”是个生字,也是文房四宝之一。 (1)瞧,这就是一块墨,这个“墨”字里面就藏着它的颜色哦,你找到了吗? (2)把墨块在砚台里加上水进行研磨,就形成了———墨汁。 (3)墨汁再加上水,形成了浓浓淡淡的汁水,用来作画,这种画就叫———水墨画。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画面 1. 童年的生活像一幅幅或浓或淡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课前我们预习过,请根据学习活动提示,再读一读课文; 学习活动:1.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2.想:诗歌描写了哪几幅“童年的水墨画”?注意读书姿势。 2.反馈; (1)童年的画面定格在了一幅幅水墨画里,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看一看这些水墨画,请一个孩子为咱们读读第一首诗。 扑腾:后鼻音,是个模拟声音的词。表示有东西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所以,读的时候要一下子发出来,速度快一些。范读。 当作: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注意“当”的第四声读准。开火车读。 染:前鼻音,再请个同学读一读。 碎:平舌音读准。 指名接着读后两首诗,评价鼓励。 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了,那么“诗歌描写了哪几幅童年的水墨画呢?” (表扬关注到小标题。这三个小标题讲清楚了三个地方,孩子们在这三个地方又分别在干什么呢?)概括出第一个后,请大家拿出作业单,完成第二题。 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3)总结:童年的水墨画这首组诗,写了哪三幅水墨画?(指板书,生读。) 三、细观《溪边》,品味赏析画面 1.过渡: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第一幅水墨画叫《溪边》,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2)谁来说一说。 (3)看,这幅水墨画来了。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 2.过渡:我们今天就走进这首诗,细细地去赏赏画,读读文字,品一品他们的童年生活。 3.学习第一二行诗 (1)先请一个同学把第一、二行诗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溪水有什么特点? (2)学生反馈,指导朗读。 A.平静。你是怎么知道溪水是平静的、透明的?(“镜子”)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读出了溪水的平静透明。)溪面平静得没有一点波纹呢,你再读读。 B.长长的、弯弯曲曲的。从哪儿知道的?你能边看图边想象溪水如同绿玉带似的画面来读一读吗?再请你读出它的长、弯弯曲曲的感觉(长长的伸向远方。) C.绿。怎么看出来的呢?这条小溪绿得发亮呢。请你读出这条小溪美丽的样子。 (3)你看到的柳树又在干什么呢?(梳妆) 多么平静而温柔的画面啊,请你像柳枝一样轻轻地柔柔地读一读。请你读出柳树枝条随风摆动的样子。 女生读一二行。 过渡:柳树站在静静的溪水边,树影倒映在水面上,一阵风吹来,柳枝轻轻摇摆,就像柳树在梳妆打扮呢!边读边想象,一句话就被我们读出了这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