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 7 “声声入耳”音乐会 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规划表 课题名称 “声声入耳”音乐会 年级 八年级 涉及学科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改变音调的方法,声音的利 用,噪声的控制方法。音乐:认识乐谱,乐器调音,乐器演奏。 美术:音乐会设计图符合基本美学知识。 工程技术:根据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自制“看声音器材”,根据超声 波原理组装超声波制雾机、超声波智能门杆、超声波智能垃圾桶;根 据控制噪声的方法,组装噪声提示器。 信息技术:制作电子海报,剪辑视频,网络投票,优化展示及评估方 法。 意义价值 本课题以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策划并开展实践活动,统整物理、音 乐、美术和工程技术等多学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 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构建声学知识体系,对声学知识形成系统 的认识,并学会从跨学科视角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乐于思 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素养。通过了解超声技术在现代信息 技术中的应用,培养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任务 将初中物理声学内容与音乐、美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 内容融合,分析举办音乐会、演奏自制乐器、设计场地等实际问题中 涉及的声学知识;举办一场“声声入耳”音乐会。 学习目标 1.聚焦“演奏自制乐器”与“设计场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 件、声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噪声的危害及控 制方法。能用这些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和问题,有将声学知识应用于日 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的意识。 2.通过击鼓实验、敲打音叉实验,体会实验探究中的转换法、放大法, 认识声的产生。 3.通过“声音的传播条件”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 究的基本方法,养成提出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自主实验探究 “影响橡筋琴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收集信 息、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对科学的求知欲,乐 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规律,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 件中的物理原理。通过参与“声声入耳”音乐会,关注科学技术对社 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将科学服 务于人类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 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3.理解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比如放大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 难点: 1.了解声音的特性,如听音识人。 2.通过制作噪声提示器、超声波制雾机、超声波智能门杆、超声波智 能垃圾桶等,了解声音的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声音的原理比较熟悉,小学科学课上已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音调、响度、音色有所介绍,以上知识为本课题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 理论基础。 大部分学生知道声音的产生,但不知道传播条件;知道声音的高低、 大小,但是不能区分高低与大小;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特 性。对于本课题而言,需要进行重新且深入的学习。对八年级学生来 说,从物理学视角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音调和响度与哪 些因素有关还存在一定困难。同时,学生对声学知识缺乏系统的认识。 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科学探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均需培养。本案例以项目式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 SOLO 分类理论进 行评价设计,对教学内容从跨学科角度进行分解,引导学生在跨学科 实践活动中建构科学概念,理解声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实施规划 学习主题任务 实践任务 课时 选题 任务 1:为迎接国庆节,举办一场音乐会。 课时 1 ( 创 设 真 实 情 境,明确实践课 题) 规划 任务 2:作为音乐会总导演,分解任务,讨论实施方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