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2368

8年级物理跨学科融合主题学习案例:伟大工程都江堰之排沙之谜(3课时)

日期:2025-04-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33907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8年级,工程,3课时,沙之,之排,都江堰
  • cover
案例 11 伟大工程都江堰之排沙之谜 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规划表 课题名称 伟大工程都江堰之排沙 年级 八年级 之谜 涉及学科 物理:密度知识、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中简单的力学知识等。 历史: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等。 地理:都江堰的地理位置、水系特征及文化遗产等。 工程技术:风选法、浮选法、重选法等。 意义价值 都江堰工程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之一,是集科技与工程、地理、历 史、政治等多方面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我国古代灿烂而先进的文化。 研究都江堰工程的奥秘,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和发展解 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本课题围绕密度概念及相关知识,充分关联历史、地理、工程技术等 多学科知识及课程资源,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学生不但可以在活动中深刻理解密度知识,对物质的属性有进一步认 知,并将密度知识与相关力学知识进行关联,逐步建构起完整的初中 物理知识体系;还能培养综合运用不同学科视角对同一问题进行观察、 认知、理解的意识。通过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这一 主线,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智慧,领略知识在人 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勤于思考、 敢于创新,积极把物理知识应用于产品设计、工程技术等实践活动中。 学习任务 初步了解物质的属性,深入理解密度概念,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 活及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初步形成从密度的视角去认识物质的物理观 念。进行学科内不同主题知识的融合,综合运用密度、力学知识对都 江堰的排沙之谜进行分析。观察生活,寻找尽可能多的与密度相关的 实际应用案例,开展设计竞赛。开阔视野,将物理知识与地理、历史、 工程技术等知识融合,综合分析都江堰的历史地位、现实价值及技术 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密度这一物质属性的认知,将密度知识主动应用于分析和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渐养成从物质属性的视角去观察、认识、理解 物质世界的意识,初步形成物质观念。 2.在深入理解密度概念,运用密度知识、力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 析、解决、交流讨论等过程中,能将复杂情境模型化,提升对问题的 推理、论证和质疑创新的科学思维能力。 3.能在真实情境下,运用物理、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和技能设计并完 成混合物分离的实验探究活动,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加以有效 实施。在已有的科学探究基础上,持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以及学习、操作、交流、讨论过程,认识 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及工程技术中的大量应用,激发学习热情,开 阔认知视野,能从历史、地理、工程技术的角度去领略都江堰这一伟 大工程,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增 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 1.深入理解密度知识,并将密度知识与部分初中力学知识关联起来, 应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物质属性的角度认知物质世界,形成 初步的物质观念。 2.通过对都江堰工程技术的分析,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提升 科学思维能力以及跨学科实践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和社会责 任感。 难点: 在学习并理解物理知识的前提下,主动将所学知识关联起来,综合分 析并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出于长期养成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还习惯于 单纯的记忆和简单常规试题的反复演练。对于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 系的跨学科实践的学习方式,还需要更多引导和培养,在推理与论证 能力、交流与解释能力、质疑与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还需 有意识地加强培养。 学生对于密度知识,还停留在浅层的记忆水平,没能从密度是表征物 质属性的物理量、密度知识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