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框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必修三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高中政治纺编版 水 平之如水,喻示法像水一样平,是为公平公正 去,即离开。触不平者去之,对不公正行为惩罚 ,獬豸,一种神兽,能辩曲直,不好查的案子就把它请出来 导入新课 “法”字表意———公平公正 礼乐 中华乃礼仪之邦,也是法治之邦,法,自古有之。 那么,中国古代法真能如“法”字表意那样公平公正吗 导入新课 议题 | 01 议题一 正确认识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从中华法系演变史探究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02 议题二 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经得起实践检验吗 总议题 回顾法律发展历史 展示法治建设成就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议题一:正确认识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 02 清朝衙门审判案犯情景 现在庭审情景 议学情境一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法的起源条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分析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 3、阐述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 议学问题 议学提示 远 长 流 长 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春秋战国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唐朝时期 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西汉时期 春秋战国 唐朝时期 西汉时期 产生了法的胚胎形态———氏族习惯。如尊重氏族首领,婚姻礼、兵礼、祭祀.....法律的起,实质上是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质变过程。 源 原始社会 私有制、国家、阶级出现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近代尝试 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中国为人类法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清朝衙门审判案犯情景 现在庭审情景 跪着 坐着 议学提示 1、法律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本质: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3)作用: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2、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 (1)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 (2)近代以来: 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形式 议学小结 源远流长的中华法系 议学情境一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阐述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 3、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 (1)辉煌的历史———中华法系 ①含义: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②意义: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曲折的历程———近代中国移植西方法治模式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 些仁人志土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形式 议学小结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议题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04 古代奇葩律法 议学情境二 从中华法系演进史我们可以看到,奴隶制、封建制法,都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过是一个噱头。那么,资本主义法能实现人人平等吗 1791年制定的法国第一部宪法确认《人权宣言》的原则,并把它作为该宪法的序言。但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