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革命先烈和新中国建设发展中的模范人物,提升爱国情怀。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领悟课文内容,从言行体会董存瑞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为人民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审美创造:品味文字的情真意切,体味书中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形象。 【课前解析】 关注时代背景:1948年是全国解放前夕。当时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党中央发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和解放军全体指战员。战争形势越来越好,国民党反动军队节节败退,我们不断乘胜挺进。 关注课文人物:董存瑞生于1929年,河北省怀来县人。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多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在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中,被桥型碉堡火力所阻,董存瑞挺身冲到桥下,托起炸药包,炸掉暗堡,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他牺牲时只有19岁。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细读文本,抓住描写董存瑞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为人民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细读文本,抓住描写董存瑞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为人民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内容,从言行体会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为人民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细读文本,抓住描写董存瑞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为人民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感知题目 1.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看图猜英雄人物。 教师导入新课: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今天,我们来学习董存瑞的故事。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说说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唤起学生对先烈的敬佩之情,感悟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二、走进文中人物 教师出示董存瑞资料: 董存瑞生于1929年,河北省怀来县人。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多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在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中,被桥型碉堡火力所阻,董存瑞挺身冲到桥下,托起炸药包,炸掉暗堡,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他牺牲时只有19岁。 (设计意图:对于革命,学生太陌生;对于革命事迹的伟大,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因此,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感受那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