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目标导学】 1.分析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的原因(历史解释) 2.观察《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图(820年)》《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并分析史料,了解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局面及出现的原因(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3.对比分析“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理解统治者的统治政策和“盛世”“乱世”的关系(唯物史观) 【知识建构】 基础自主落实 一、安史之乱 1.思考:结合右侧史料,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 (1)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各地的节度使权力过大,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安禄山兼任三镇节度使,势力逐渐膨胀。 2.概况: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763年,郭子仪等将领平定叛乱。 3.思考:结合右侧杜甫的诗,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 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中央权力衰微,地方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思维指引 唐玄宗在位前期,出现“开元盛世”局面,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唐玄宗在位后期,出现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历史解释 唐玄宗在位后期,沉湎于享乐,怠理朝政。他重用的杨国忠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使朝政黑暗腐败。 ———教材P20相关史事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杜甫 《无家别》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思考:右侧人物是谁 指出他的主要历史事迹,这一事迹给唐朝带来怎样的影响 (1)人物:黄巢。 (2)事迹:领导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 (3)影响:唐朝受到致命打击。 2.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史料实证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形成 五代 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十国 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和北方的北汉 实质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影响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特点 各地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族交往进一步加强,统一因素不断增长 思维指引 五代是先后相继的,十国是并存的。 时空观念 唐朝的兴亡过程 素养探究实践 【情境创设】 2024年国庆期间,“2024相约丝博会 全国主流媒体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西安华清宫,了解陕西旅游集团以华清池遗址和实景演出《长恨歌》为抓手,厚植历史文化沃土,在唐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的创新经验。 【任务驱动1】观变化 材料一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 ”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 (1)根据材料一,思考开元初和开元末,唐玄宗的治国措施的不同。(2分) 答:开元初:勤于政事,重用人才,实行改革。开元末:贪图享乐,不理政事,任用奸臣。 【任务驱动2】话衰落 材料二 唐朝人口统计表 唐中宗 神龙元年(705年) 37 140 000人 唐玄宗 开元十四年(726年) 41 419 712人 唐玄宗 天宝十四年(755年) 52 919 712人 唐肃宗 乾元三年(760年) 16 990 309人 唐穆宗 长庆元年(821年) 15 762 432人 (2)从唐朝人口统计表中可看出,唐朝人口曾出现过两次上升、两次下降,指出天宝十四年到乾元三年之间人口急剧下降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1分)概括这一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2分) 答:事件:安史之乱。危害: 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材料三 五日,贼陷京师。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十三日,贼巢僭位,国号大齐……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