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目标导学】 1.通过相关史料,能够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观察《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了解隋朝大运河的标志性地点。通过分析史料,理解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比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标准,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意义和影响(历史解释) 【知识建构】 基础自主落实 一、隋的统一 思考:分析右侧史料是对哪一人物的评价 “隋文混一朔南暨”指哪一事件 有什么意义 1.人物:隋文帝杨坚。 2.事件:589年,隋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思维指引 隋朝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历史解释 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陈普 二、开通大运河 思考: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观察右图,其中心和南北两端分别是哪里 主要分为哪四段 该工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概 况 三点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郡 四段 由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影响 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时空观念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思考:右侧史料中“这一制度”指的是什么 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1)制度名称:科举取士制度。 (2)标志: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 2.思考:结合右侧史料,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 (1)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起到积极作用;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2)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约1 300年。 思维指引 隋朝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统一全国、开通大运河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史料实证 “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四、隋朝的灭亡 思考:右侧材料反映了隋末的社会状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其出现的根本原因(用一句话概括):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2.该状况导致的结果: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历史解释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旧唐书·李密传》 素养探究实践 【情境创设】 文质彬彬,威风凛凛。只道是并吞八荒,功盖万古;横槊赋诗,笑傲前尘。却不料,南征北战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只落得,一代英雄归黄土,几行烟柳掩孤坟。这才是,运河悠悠连今古,载舟覆舟俱凡人。 ———蒙曼《大隋风云》 【任务驱动1】并吞八荒,功盖万古 材料一 在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强烈要求统一,经济的发展也要求突破分裂实现统一,而统一的条件也已成熟:士族衰落了、民族交融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形成了,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的实现只是个时间问题,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实现统一,还要有一个杰出的领导人物。这个杰出人物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带领人民去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任务。 ———施建中《隋统一原因再探———兼论隋文帝平陈方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完成统一的条件。(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统一的意义。(2分) 答:条件:士族衰落、民族交融、北强南弱局面形成、杨坚等历史人物的领导作用。(任答3点)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任务驱动2】运河悠悠,载舟覆舟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