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目标导学】 1.理解唐太宗治国理政的措施,理解“贞观之治”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认识封建盛世对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通过数据分析,知道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比较,认识隋亡唐兴的原因及带来的历史启示(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知识建构】 基础自主落实 一、唐朝的建立 1.建立: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2.巩固:唐朝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基本统一全国。 思维指引 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而不是唐太宗李世民。 二、贞观之治 1.思考:“贞观”是哪位皇帝的“年号” 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 (1)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2)盛世局面:贞观之治。 2.思考:观察右侧图文史料并结合史实,填写下表,完善这位皇帝的治国理念及革新措施。 以史 为鉴 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 ,从善如流,戒奢从简,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善于 用人 广纳贤才, 。如敢于直言的 ,善于谋略的 和敢于决断的 勇于 革新 政治 完善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 法律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经济 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思维指引 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都创立于隋朝,唐朝时沿袭、进一步创新。 史料实证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贞观政要》 历史解释 三、武则天的统治 思考: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毛泽东称其为“治国之才”,她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结果如何 1.措施:大力发展 ,创立 ;破格选拔贤能之士,扩大统治基础;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 2.历史贡献: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盛世局面的出现 。 史料实证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 素养探究实践 【情境创设】 2024年5月1日,“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展览以李世民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展示他的不世雄才与远见卓识,以及他至情至性的凡夫之面。旨在带领观众回望历史长河,感受大唐盛世辉煌,共同体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开放包容、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 【任务驱动1】治国之道 材料一 出自《贞观政要》的唐太宗部分观点 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A.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B.国以人为本……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①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④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1)根据材料一中唐太宗的观点,指出他采取的相对应统治措施。(2分)(写出字母和对应的序号即可) 【任务驱动2】盛世局面 材料二 疆域 版图空前辽阔,超过汉宣帝在位时期 政治 制度更趋于完善;基本没有贪污;科举考试的科目增加,应试的范围和人数扩大 经济 农民衣食有余,人口增加;世界著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陆上、海上的丝绸之路贸易兴盛 文化 学校规模、种类、数量和课目都比前代进步,出现专科性质的学校;统一了经学,修订唐初八史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编制 (2)根据上表内容,归纳贞观治世的表现。(3分) 【任务驱动3】因果探究 材料三 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纳谏防止和改正错误,因此,他提倡和鼓励诤谏,在专制体制下,实行了一定内容和形式的“民主”,使贞观年间政治生活趋向健康、和谐。君臣共商国是成了“贞观之治”的特色,对巩固君臣关系和臣属的忠君思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世民要“提倡和鼓励诤谏”的原因。(1分)分析这一举措的积极作用。(2分) 学业分层评价 【A 达标自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