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壶口瀑布 景与人不可分,让我们来一次美景之旅。 活动一:人在赏景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受大风降温天气的影响,黄河壶口段开始大面积的流凌现象,那互相推搡( sǎnɡ )着的河水shà 霎 时变成了冰凌。②壶口瀑布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也开始凝结一排排美丽壮观的冰挂,晶莹剔( tī )透,造型各异,与瀑布中飞舞的彩hónɡ 虹 交相辉映,为冬日的壶口瀑布平添了几分秀色。③许多游客倾听着瀑布欢呼呐喊,瀑布的轰鸣声与游客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1)请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填在文段中) (2)上面文段中,第①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第①句修改意见:———黄河壶口段开始大面积的流凌现象”改为“黄河壶口段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流凌现象” 。 第③句修改意见:———倾听着”改为“朝着”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B.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非常生气。 C.(河水)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D.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C ) A.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 C.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D.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活动二:景中文化 4.传统文化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D ) A.梁衡,我国当代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等。 B.玉龙雪山位于云南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在丽江市北面15千米,海拔5 596米。 C.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D.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桑梓”代指乡村,“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活动三:礼赞黄河 5.黄河,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骄傲的名字啊!她是中国的象征,是我们永远的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去触摸她那历尽沧桑的面庞,去感受她那博大的胸怀吧! (1)请给这次活动拟一条主题标语。 示例一:心系黄河,共建家园。示例二:滔滔黄河水,悠悠儿女情。 (2)请你为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至少写出三种) 示例:①举办黄河图片展览;②举行有关黄河的诗歌朗诵会;③开展有关黄河故事的交流会;④举办“我是黄河环保小卫士”演讲比赛;⑤举行有关黄河的知识竞赛。 6.教材变式 请分别用一个字来形容作者所见的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景物特点。 俯视龙槽,龙槽河中带河,可谓 奇 ;仰视上游,河水排排涌来,势如千军,可谓 雄 ;再看龙槽,耳听传言,更觉 险 ;又见彩虹,配以远山雾霭,实在 丽 ;水往两侧流,姿态各异,其美可谓 丰 ;最后看脚下石头,窟窟窍窍,蜂窝杂陈,不可谓不 异 。 7.教材变式 比较壶口瀑布在不同季节时景物特征的异同。 同: 水势都很大、很凶险,都是阳刚的、有力量的、崇高的美。 异: 枯水期的壶口瀑布有了更多样、更丰富的美,比如柔美、静美;同样都险,但雨季的险让人怕,想逃走,枯水季节的险也让人害怕,但不是想逃走的害怕,更多的是一种慨叹。 8.纵观全文,文章绝大部分是围绕着水来写的,而文章的第五段却写脚下的石头,请问这样写有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