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4071

2.3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课件(33张)

日期:2025-05-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54317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珠三角,为例
  • cover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1、掌握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发展特点。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3、结合实例,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地理观念。 4、结合实际说出珠三角地区快速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 学习目标 问 题 材料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珠三角地区旧时的桑田逐步被现代化的厂房所取代。目前,当地生产和生活图景又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与区域的产业转型密切相关。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在经历着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图2-3-1 广东佛山的基塘农业逐步被工业园区取代 一、从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结合上面两幅图,说出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和范围。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临南海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 相对位置—广东省中南部,紧靠香港、澳门 和东南亚。 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等九市。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自然条件优越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热量丰富、降水充沛。 地形: 平原广阔,地形平坦; 水文: 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产业结构 指特定时间段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产业结构变化 一般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变化 传统农业 加工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产业 传统农业 基塘农业 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 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 1、随城镇化发展,出现杂基鱼塘,基塘作物改为水果、蔬菜、花卉。 2、基塘面积大幅减少,转为城市或工业用地,逐渐被建筑物取代。 传统农业 基塘农业 3、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布局的相应调整。 加工制造业 该地区承改革开放政策之利,利用沿海、毗邻港澳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通过“外引内联”,吸引了香港大量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玩具、制鞋等传统加工业大量涌现。 思考: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加工制造业发展的条件? 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 港澳 珠江三角洲 廉价劳动力、土地及优惠政策 产品 国际市场 店 厂 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 模式。 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积极影响: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②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促进了城镇化,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消极影响: 人地矛盾加剧,出现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地价上涨、城市管理压力大等问题。 思考:发展加工制造业对珠江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拓展】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模式 1.珠三角地区的农业经历了“水稻田—桑基鱼塘—杂基鱼塘”的变迁,分析其原因。 2.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3.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对珠三角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 【思考题】 探究活动 1、原因: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市场对水产品、蔬菜、花卉的需求量增加,发展水产品养殖、蔬菜、花卉的利润高于水稻种植业,加上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2、改革开放政策;毗邻港澳及沿海的优越地理位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