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草船借箭 5 第二课时 感受形象 拓展阅读 学习表达 01 学习任务 请你谈一谈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印象。 感受形象 学习提示 .自学课文,圈画词句。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感受形象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联系上下文知道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更时候会起大雾,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感受形象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联系上下文知道把船连接起来是为了增加船的受箭面积。 感受形象 小提示:联系上下文来阅读古典名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联系上下文体会到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准三天后必有大雾。他知天文,所以能预测得这样准确,真是神机妙算。 感受形象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 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上,都看到了这场大雾。假如你是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你会怎么想呢?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怎么想呢?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 感受形象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诸葛亮在笑谁? 感受形象 笑曹操 笑鲁肃 笑周瑜 笑自己 小组交流讨论: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曹操 周瑜 鲁肃 诸葛亮 感受形象 诸葛亮———顾全大局、心胸开阔、神机妙算。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曹操———生性多疑。 鲁肃———忠厚老实。 感受形象 诸葛亮(181-234)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拓展资料 02 学习任务 学习提示 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感受语言的特点。 拓展阅读 这段话选自《三国演义》原著,它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比较原文和课文,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吗? 《三国演义》是古典白话文,相对应现代文,原著的语言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但与文言文相比又不是那么难理解,就是没有注释我们也能大致读明白。当时人们的语言和现在的语言习惯有一些不同,虽然我们读不太明白个别词语,但是并不会影响我们阅读原文,因为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可以读懂大意。 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拓展阅读 03 学习任务 学习提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草船借箭。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用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学习表达 联系上下文阅读法 做批注阅读法 圈重点词句阅读法 借助相关资料阅读法 …… 学习表达 阅读方法小结 作者是怎样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既鲜明又形象的呢? 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出他的性格特点。 作者抓住了四个人物不同的特点,如他们的语言、动作等,从而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各异。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我们写作中不能缺少的。 学习表达 草船借箭 起因 经过 结果 妒忌———周瑜设计陷害 借箭———诸葛亮巧用妙计 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诸葛亮 (神机妙算) 周瑜 (心胸狭隘) 鲁肃 (忠义守信) 曹操 (生性多疑) 结构梳理 完成分层作业。 阅读《三国演义》,把你觉得中有趣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后作业(
课件网)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课件 草船借箭 5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 解题质疑 理清脉络 解读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