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6178

3.1伟大的改革开放 课件(共17页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日期:2025-04-05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72401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学年,中国特色,必修,统编,政治,高中
  • cover
(课件网)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改革开放的进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 起步阶段(1978-1992)、 新阶段、新水平/逐步深化阶段(1992-2012)、 新格局/全面深化阶段(2012年以后) (注意重点时间年份及事件) 伟大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意义 预习提纲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我国国内经济相当落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等受到严重摧残,全国百业凋敝,百废待兴。而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形势对和平与发展的呼吁更加凸显。 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 改革开放的背景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路线 组织路线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 ①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开启) 科普一下:何为改革开放?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对内改革: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广。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 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1978年--1992年) 2、改革开放的进程 (2)对外开放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1980年 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 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1988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0年 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992年 2、改革开放的进程 1)、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1978年--1992年) 知识拓展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开放地区的辅射和带动作用; “宽领域”,就是立足于基本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1992年 1993年 2001年 2003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阶段 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