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下册 中国历史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灭陈,统一全国 618年 唐朝建立 630年 唐太宗被尊奉为 “天可汗” 755年 安史之乱爆发 907年 唐朝灭亡,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 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一)概念解析 一、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 山和部将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安”:安禄山;“史”:史思明 什么是安史之乱? (二)探究原因 (1)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 (2)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内轻 外重 材料: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开始设立节度使……与军务有关的支度(财政)、营田、及转运等诸种使职改为节度使兼职。 ———石云涛《唐代幕府制度研究》 唐代节度使职权有何变化? 逐渐扩大,由掌握军权逐渐身兼数职。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 (4)安禄山势力膨胀 755年 安(安禄山)史(史思明) 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继位,即唐肃宗。 时间: 人物: 经过: (三)安史之乱经过 763年平定叛乱。 结果: (三)安史之乱影响 《垂老别》 杜甫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1)北方地区,百姓流离失所,无以为生。 从这两首古诗中能读出哪些信息? (2)由于北方战乱,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3) 人民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4)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5)唐朝面积大大减少。 (6)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一)黄巢起义 (1)黄巢其人 ①政治腐败,②宦官专权,③藩镇割据,④赋役繁重,生活困苦⑤连年灾荒 官逼民反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时间: 人物: 事件: 影响: 907年 朱温 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开启五代十国的序幕 (一)黄巢起义 (2)起义要素 (二)唐朝灭亡 唐朝灭亡 907年, 朱温建立后梁 唐玄宗后期的腐朽统治 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 农民大起义造成的影响 ①政治腐败,②宦官专权,③藩镇割据,④赋役繁重,生活困苦⑤连年灾荒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北方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 十国: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北汉(北方) (一)五代十国概况 “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 ———安重荣 五代十国的本质: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二)五代十国的本质 ①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②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③北方人口大量迁人, ④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尤其是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 ⑤各地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族交往进一步加强,统一因素不断增长。 (三)五代十国的影响 (四)周世宗 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基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要居安思危、防止腐败、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907年 武则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