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必修2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义乌是个县级市,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1991年4月义乌民航机场通航。1993年、2006年和2012年三次扩建。2007年开通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临时航线。2014年8月, 成为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第一个县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一、交通运输布局概况 交通运输生产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即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站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与客货流的地理分布。 1、定义 一个区域的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 2、任务 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目的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北京到上海的交通运输方式包括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普通铁路。截至2003年,京沪铁路全长1463km,运营速度160km/h。截至2017年9月,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营速度为350km/h。2019年京沪高铁全线运送旅客2.15亿人次。 思考:为什么在京沪两地间要布局多种交通方式?为什么在已有京沪铁路的基础上,还要修建京沪高铁呢? 1、依据运输需求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其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预计到2022年旅客吞吐量为4500万人次,并预留了2050年1.3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成为各项指标位居全球前列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2、适度超前原则 3、因地制宜原则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平原 山地 水文 地质 气候 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线路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还包括海洋水文状况 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在开凿隧道时,要选择背斜构造,避开断层和向斜构造 注意沿线暴雨、大风、冻土、积雪的影响。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设计 (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布局 (2)交通运输场站的布局 ①港口 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地基牢固 基岩海岸(难建易维护)和淤泥 质海岸(易建难维护)、凹岸和 凸岸 水域:水深(等深线密集),避风浪, 有无结冰期 人文:经济发达,腹地广阔,客货流量大 ②车站(原则:方便旅客出行) 对外交通(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对内、对外交通的衔接处。 对内交通(公交站、地铁站、轻轨站):人流量大的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③航空港(原则:方便旅客出行) 地形地质:平坦、开阔;地势较高;坡度适当、排水顺畅;地基稳定 气候:少云雾、少暴雨、风速小、能见度高;跑道沿盛行风方向修建 社会经济:距离城市较远(地价、烟雾、干扰),有快速干道与之相连 京沪高铁全线长约1318公里,桥梁总长度为1059.7公里,占全线的80%,全线规划占用耕地6万多亩,与最初规划占用8万多亩耕地相比,少占耕地2万多亩。 4、尽量少占耕地原则 交通线建设中的“以桥代路” 山区线路“以桥代路”的作用是减小道路坡度,缩短道路长度。 京沪高铁等线路的“以桥代路”是为了节约耕地。 青藏铁路等线路的“以桥代路”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以桥代路”是为了节约城市建设用地,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增加通过能力。 3:1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实现民用航空、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城市轨道交通、市区公共交通、高速公路客运等集中便捷换乘,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福建环闽动车路线的规划,使省内城市形成“一体化”的生活圈。不仅方便居民出行,还串联起沿线优质旅游资源,持续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旅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