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7286

第四章 专题强化 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日期:2025-04-21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713716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章,必修,2019,教科,3份,学案
    专题强化 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本实验的相关内容,能进一步理解实验中要保证M m的原因及相应的误差分析。2.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a-F图像或F-a图像中斜率和截距的物理意义(重点)。3.掌握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其他方法。 一、基础实验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为什么当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绳子的拉力接近于槽码的重力? _____ _____ _____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当小车质量一定时,我们得出的a-F图像如图所示,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 _____ _____ 例1 某同学用带有滑轮的木板、小车、打点计时器、沙和沙桶等,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 (1)图甲为其安装的实验装置,在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处(选填“a”“b”“c”或“d”); (2)纠正错误后,正确实验中打出了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工作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此次实验中打C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C=    m/s,小车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时改变沙桶内沙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F关系图像,如图丙中实线所示。图线的上端明显向下弯曲,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车与平面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 C.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过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 例2 (2023·淮安市高一期末)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 (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 cm、3.43 cm、3.77 cm、4.10 cm、4.44 cm、4.77 cm,则打C点时,小车速度大小vC=    m/s,小车加速度大小a=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木板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      (选填“①”或“②”)是在木板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    kg。 二、创新实验 例3 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小组在长木板上B点处安装了一个光电门,在小车上固定一遮光条,宽度为d,一端连着小车的细线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力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 (1)下列实验操作和要求必要的是  ; A.该实验操作前要平衡摩擦力 B.该实验操作前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D.应使小车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2)实验时,在力传感器下端挂上钩码,另一端通过细线连接小车。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将小车从长木板上的A点处由静止释放,读出遮光条通过B点处光电门的时间t和力传感器示数F,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小车释放点A点处到B点处光电门的距离L,根据以上测量数据计算得出加速度a=          (用题中测量的物理量字母表示); (3)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通过增加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合外力大小,重复实验几次,记录多组实验数据。 (4)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的多组F的实验数据和计算得到的加速度a的数值,画出了如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