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一、背景分析: 学生通过前三册的学习对人的分娩,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以及种子的萌发,细菌的分裂生殖,真菌和部分植物的孢子生殖有了一定了解。虽然在他们头脑中还没有建构起“植物生殖”这一概念,但阿坝州是盛产水果的地区,绝大多数学生家里都有果树,或亲眼见过掉落在地上的水果在适宜条件下生根发芽,或亲眼看到嫁接,或耳闻过嫁接,抑或没有果树的学生家里也种过多肉或月季等适合扦插生殖的观赏植物。在他们头脑中早就建构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概念雏形,只是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所以这节课将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方法来完成相关概念的系统性生成,从而裂变为实践经验,让课堂轻松有趣。 二、概念分析: 1、有性生殖: 由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里面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只能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不能是体细胞间的结合,也不能是体细胞和某种生殖细胞结合,更不能是单独的某种生殖细胞。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信息,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于育种以获得新品种植物,如杂交水稻育种等。 2、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里的母体指的是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由于无性生殖可以保持母体的遗传特性,且在短时间内可获得大量个体,常用于栽培农作物(红薯和土豆等)和园林植物。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概念和特点; 2、初步掌握嫁接和扦插的技术; 3、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设计思路: 设计的总体思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零散不系统的生活经验在讨论、交流、实操中生成概念网指导实践———嫁接和扦插,再从无性生殖应用的操作中提炼注意事项,从而完善知识系。 第一部分:有性生殖 以金川梨花节视频引入“花”,课前完成第三页花的结构图,学生根据花的结构图归纳出新一代植株是如何产生。根据这一过程引导学生得出有性生殖的概念,特征,并举例生活中有性生殖的植物,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二部分:无性生殖 以阿坝地区远近闻名的“金花梨———肉质细腻,水分多,糖分多但果树的数量有限”为切入点,引出“嫁接”,播放嫁接视频,知道嫁接过程中的接穗,形成层,砧木等名词,老师演示嫁接过程强调“形成层”,然后学生进行嫁接实验,实验完成后通过讨论交流“怎样做才能提高嫁接枝条的成活率?”,从而引起学生主动思考。 接着询问“还有那些方式可以提高繁殖速度,保持母体优良性状”从而引出扦插,学生举例生活中以扦插进行繁殖的植物。通过校园常见柳树引出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俗语,引导学生思考柳树与柳枝之间的关系,那种扦插方法柳枝更易成活。接着对比嫁接,扦插,以及书本第四页椒草和土豆的生殖方式的共性引出无性生殖概念。以多肉,绿萝,红薯块状根扦插图片解释什么是母体,进而总结出无性生殖特点,优点。然后让学生判断植物的生殖类型,讨论有的植物既能有性生殖又能无性生殖,这种特性有什么适应意义。同时得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从而将教材的重难点知识有机整合、内化,体现知识的系统性,生成性。 最后以木里县火灾来进行情感教育———防火,育植,为绿水青山做出一份贡献。 六、课前准备: 柳枝,梨树枝条,不透水胶带,托盘,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扦插视频,金川梨花节视频,课前预习。 七、教学流程: 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