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新教材《中国历史》(七下)期末测试卷 班级 得分 姓名 学号 一、判断题(共8题,共8分) 1.三省六部制在隋朝确立,在唐朝得到完善。……………………… ……( ) 2.唐朝时,海上丝绸之路随着海路航线的拓展进入鼎盛时期。… …………( ) 3.“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这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经商时间已不受限制。…………………………………… …( ) 4.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丰富多样,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家喻户晓,反映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 ) 5.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 ) 6.明长城最初的作用是以军事防御为主,后来逐渐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 ) 7.七年级某班开展主题为“中华英雄谱”的跨学科学习活动,郑成功可以出现在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谱系中。……………………………… ……………( ) 8.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 ) 二、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9.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 ▲ ”处的历史事件是( ) A.创立科举制 B.统一全国 C.派人赴流求 D.营建东都 10.《通典》中记载: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这表明隋朝……………… …( ) A.疆域辽阔 B.政治清明 C.仓廪充盈 D.文教昌盛 11.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 A.隋炀帝三次征伐辽东 B.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D.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12.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以中外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基本线索,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是…………… ……( ) A.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3.唐代,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女性日常服饰的等级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倾向于流行什么就穿什么。这说明,唐朝时期……………………………………………… …( ) A.妇女得到解放 B.尚武风气盛行 C.文学艺术繁荣 D.社会风气开放 14.学习历史离不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事实判断只解决“真伪”问题,而价值判断是对事物的美丑、善恶、好坏、进步或落后等进行评价。下列属于价值判断的有…………………………………………………… ………( ) ①贞观之治 ②鉴真东渡 ③澶渊之盟 ④安史之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了如下材料:收复建康、郾城大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由此判断该故事会讲的人物是………… ……… ……… ( ) A.岳飞 B.王安石 C.玄奘 D.戚继光 16.北宋时,南方以米饭为主食,北方以面为主食;南宋时,南方的面食店日益增加。该变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 ) A.气候变化 B.移风易俗 C.政策引导 D.人口迁移 17.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以下举措中,旨在解决国家“积贫”问题的有……… ……(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保甲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由此可见,榷场的存在 ( )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的隔阂完全消除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确保了民族间的和平相处 19.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中记载,澎湖“隶泉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