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课标要求 4.2.2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 基础达标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 A.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肠液、胰液、唾液、胆汁 C.肝脏、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 D.消化道和消化腺 2.跨学科·语文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列成语中,含有两个消化器官的是( ) A.焦唇干肺 B.耳聪目明 C.肝肠寸断 D.沁人心脾 3.(泸州泸县期末)下列器官中,不属于人体消化道的是( ) A.口腔 B.胃 C.大肠 D.肝脏 4.下列都属于消化腺的一组是( ) A.胆囊、咽、胃腺 B.唾液腺、胃腺、大肠 C.肝、胰、肠腺 D.唾液腺、口腔、食道 5.图为肝、胆、胰、小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其中小肠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易错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会变蓝色 B.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①②试管对照,变量是唾液 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①号试管与③号试管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促进作用。 @ 能力拔高 7.(河源二模)一次性胶囊内窥镜可在患者吞下胶囊后15分钟左右就完成胃部检查。胶囊约一天后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它在排出前不会经过的部位是( ) A.胃 B.肝脏 C.小肠 D.大肠 8.新考法·概念模型模式图可以很好地描述生物学现象,下列选项中与图中a、b、c不能一一对应的是( ) A.胃腺、胃液、胃 B.唾液腺、唾液、口腔 C.肠腺、肠液、小肠 D.胰腺、胰液、胰 9.易错当咀嚼馒头时会发现越嚼越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咀嚼和舌搅拌馒头属于消化过程 B.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都有关 C.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在口腔内被消化成了葡萄糖 D.在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实验中,用碘液检验淀粉的有无 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 10.肝和胰都能分泌消化液(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 B.都能参与脂肪的消化 C.都能进入胃中发挥作用 D.都在胆囊中暂时储存 11.核心素养·探究实践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米粉、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设备和材料。 #试管编号 #1 #2 #3 米粉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37℃ 100℃ 加热时间 10分钟 碘液 2滴 (1)若选用1号试管和3号试管做实验,其实验变量是 ,得出的结论是 。 (2)为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试管作为对照实验,在A处应加入 ,1号试管 (选填“变蓝”或“不变蓝”),2号试管 (选填“变蓝”或“不变蓝”)。 (3)实验过程中1号试管加碘液未变成蓝色,原因是 。 (4)实验探究过程中往往要设置重复组,多做几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 思维拓展 12.教材P80变式小阳同学在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相关实验中,设计并实施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水浴恒温37℃是模拟人体口腔内的温度 B.应将乙组加入1mL唾液改为2mL清水 C.乙组淀粉糊的加入量应修改为1mL D.实验可用来探究进食时要细嚼慢咽的原因 口腔 消化腺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课标要求 4.2.2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 基础达标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D ) A.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