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玩偶之家(节选)》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1879年《玩偶之家》的首演,曾经给欧洲社会带来如同暴风雨一般猛烈的震撼,因为这部剧作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地位的问题,给当时欧洲保守而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由此它也成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 课文节选的第三幕是全剧的高潮,同时也是结局部分。阅读时,注意抓住人物言行前后的变化,分析娜拉和海尔茂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理解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本质,从而把握作品的思想意蕴。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玩偶之家(节选)》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掌握戏剧的基本常识,如戏剧冲突、戏剧种类、戏剧语言等。 2.把握本文激烈的戏剧冲突,分析娜拉、海尔茂的人物形象。 3.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把握文章主旨。 目 录 知人论世 01 初读课文 02 文本研读 03 知人论世 第一部分 了解作者 易卜生(1828—1906),挪威剧作家,世界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始祖。当过药店学徒。青年时参加挪威民族独立运动。1848年开始写作。共写剧本26部。早期剧作以挪威的民间传说、英雄传奇和中世纪历史为题材,表现民族统一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主要有《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 了解作者 1852—1862年任剧院编剧、导演,倡导挪威民族戏剧,遭到保守势力攻击。1864年出于对政府的不满而出国,侨居国外27年。先后发表有感于小市民庸俗愚昧的精神状态的哲学诗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1877年后发表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以尖锐的批判精神和写实技巧,剖析社会弊端,触及法律、宗教、道德、政党、妇女地位等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主张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和个人的“精神反叛”来改造社会。这些作品取材于资产阶级日常生活,采用散文体写作,废除旁白与独白,舞台指示明确而具体。 戏剧,综合艺术的一种。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曾被用来专指话剧。其基本要素是情节性的动态造型,通过从空间到时间、从视觉到听觉的对观众的多方面作用,引起演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的反复交流,进入集体的心理体验。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 了解“戏剧” 相关背景 两个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两次女性主义运动的高潮。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期。这次女性主义运动是英美等国的妇女争取投票权与公民权的社会运动。《玩偶之家》的创作稍早于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高潮时期,不过剧作的创作时期已经是女性主义的萌芽时期了。回顾二十世纪以前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涉及妇女问题。在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更多的是从外部的社会原因进行探讨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即认为是社会的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平等。它们通过家庭的内部矛盾把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出来,却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当时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平等”,对于家庭中的父权文化很少触及。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解题 《玩偶之家(节选)》 ①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 ②家,指的是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背景。 ③《玩偶之家》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玩偶之家》主要情节 娜拉与丈夫海尔茂结婚八年,一直相信丈夫深爱着自己。多年前,娜拉为给海尔茂治病,伪造父亲的签名向海尔茂的同事、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过一笔款子。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自己的职位,以这件事威胁娜拉。海尔茂得知此事后,先是勃然大怒 ... ...